以科技创新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杜正宇接受记者采访
主要目标:
1.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组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
2.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和载体平台建设,组织高质量产学研洽谈活动20场,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
3.优化社会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率100%,上争科技奖补资金3000万元,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达2.52%,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5%。
聚力产业强市 助推高质量发展
记者:围绕今年我市确立的重点工作目标,市科技局有哪些具体工作思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杜正宇:靖江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智能制造城目标定位,统筹推进创新主体培育、载体平台建设、政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环境优化五个方面的工作,努力为转型创新赋能、为项目突破提效、为企业经营减负。
我们将坚持“培育一批、推荐一批、认定一批”分级分类思路,遴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优选行业内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重点扶持,构建创新型企业雁阵培育体系。
我们将瞄准“智能制造城”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城北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优化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建设企业化管理、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
我们将按照“高效率、精准化、常态化”原则,深入推进“企业院校行”“技术专家巡诊”“专家靖江行”等系列政产学研活动,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
我们将着眼“线上线下”全覆盖模式,建立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的技术转移格局,形成遴选过程规范、业务指导到位的项目申报机制。
我们将紧扣省“科技改革30条”、泰州“科技人才80条”和市科技创新政策“20条”,强化政策宣传推广与跟踪服务,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科技金融产品,持续放大科技专项经费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实施双轮驱动 赋能“智造”转型
记者: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千方百计为转型创新赋能,科技部门将如何为创新驱动赋能,推进“靖江制造”向“靖江智造”转型?
杜正宇:2019年,市科技局将围绕“智能制造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清单,坚持产业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协同创新与自主创新双管齐下,从三个方面全力助推“靖江制造”向“靖江智造”转型。
紧盯平台协同创新,深入挖掘大院大所智能技术“源头活水”,加快先进金属材料涂镀国家工程实验室靖江分部、上海材料研究所靖江先进材料技术研究院落地运营,建设开发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华信科创园、省级高新区等创新载体,部署卓然重装、恒艾健康等智能制造创新链条。
紧抓企业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与“智能制造城”联动发展工作思路,推动智能制造技术资源向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智能制造企业,支持亚星锚链、先锋半导体、三江电器等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和人才站点。
紧扣科技体制创新,在抓落实、强服务、优环境上下功夫,着力构建错位扶持、协同发力的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激励机制,以“一对一”“菜单式”服务为“智能制造城”保驾护航。
强化高企培育 推进成果转化
记者:今年以来,省政府专门出台《江苏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9~2020年)》,科技部门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来培育创新主体?
杜正宇: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名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主体。今年以来,我们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科技创新工作重点,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以认定100家以上、净增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积极营造优势明显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培育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一是上下联动。借助高企推荐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和各镇(园区)科技助理力量,及时摸排各镇(园区)意向申报高企和后备高企名单,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纳入对各镇(园区)的绩效考核和科技专项考核中,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推动各地加强高企培育工作。
二是创新驱动。持续跟踪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进展,梳理企业创新需求,为企业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提供创新发展思路。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集聚高层次人才,提升研发实力和创新发展水平。
三是服务带动。组织召开全市高企培训会,分片区开展高企培育专题培训,详细讲解高企优惠政策、申报流程和注意事项。组建“高企服务工作组”,实施项目申报点对点服务、一站式受理,优化创新型企业申报流程。
优化创新生态 激发创新活力
记者:当前,靖江很多企业处于转型的瓶颈期,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科技部门将拿出哪些举措,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杜正宇:我们高度关注企业发展遭遇瓶颈的问题,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创新环境优化、服务效能提升。
一是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市科技创新政策“20条”宣传推广,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政策宣传网络。落实企业科技创新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和认定、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惠企政策,及时兑现奖补资金,充分激发创新动能。
二是全力优化科技资源供给。围绕“智能制造城”六大产业集群,找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共赢点,主动对接、主动回访、主动跟踪,推动科技成果的流动和共享。鼓励校企联合共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和人才站点,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绩效,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三是全速提升科技服务水平。聚焦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指标和全局重点工作,主动出击、自主攻坚,每月到基层开展调研、到企业指导工作。落实“123”联系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分组分块开展工作,提高对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靖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贾秋敏 朱其 电视台记者卜蕾 蒋菲 特约记者王跃军 薛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