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探索新方法 建立新机制,镇江市经信委以“娘家人”的情怀倾心服务中小企业
镇江是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城市,早在1998年就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全国唯一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试点城市,也是工信部确定的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镇江市经信委以“娘家人”的情怀,努力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不断探索服务企业的新方法,逐步完善服务企业的新机制,中小企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至2014年末,全市有中小微企业4.6万家,工业企业1.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70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8.9%,实现生产总产值5666.8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9.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92.3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530.9亿元、336.4亿元,同比增长14.7%和16.1%,增长速度均超江苏省平均水平。
一、确立服务中小企业的新理念——“企业娘家人,服务全天候”
经信部门作为企业“娘家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与企业一块苦一块干,为企业提供最贴心的服务。我们秉持“企业娘家人、服务全天候”的理念,全面推行了“三全”服务。一是全天候服务。设立企业服务热线,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系,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发展诉求。按照“五加二、白加黑”的要求,在涉企处室设立服务企业A、B角,做到任何企业、任何时候,发展需求在哪里,经信委的干部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将自己与企业牢牢“绑”在一起,同面挑战、共克时艰,助力企业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全方位服务。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属于本职范围内的,第一时间解决;涉及其他部门的,不简单转办交办,主动介入、密切跟踪,帮助企业协调相关部门,确保问题解决到位。三是全流程服务。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对办理的中间环节,实行导办、帮办的“全流程服务法”,减少企业麻烦,提高服务效率。具体工作中,注重“三送”:送政策,开发推广“企业政策通”软件,架起了政策直通企业的“桥梁”;送资金,“流动融资超市”进企业,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送服务,注重点面结合、问题导向,开展了“精准发力,靶向对接”的五大服务活动。崭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全新的服务,受到市领导高度肯定、社会各界好评和企业普遍欢迎。2014年,“企业娘家人、服务全天候”获评全市“十佳服务品牌”,市经信委连续六年获评全市“十佳单位”,中小企业工作在全市有影响、有地位。
二、营造服务中小企业的新环境——“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在全市范围内为中小企业营造公正、高效、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产业支撑,2013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意见》,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高端集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形成产城融合、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格局和现代产业体系。重点规划的20个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里,涵盖了我市半数以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批产业“三集”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提升了园区服务软实力。2014年,扬中智能电气展示馆建成,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建成省级联合创新平台,丹阳创成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三集”发展的目标是到2017年,全市20个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占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的75%。二是出台帮扶政策意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密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关于扶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的创立、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从企业创办、要素支撑、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政策扶持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0条扶持政策及措施。三是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了行政审批事项、行政事业收费、专项资金管理和投资项目审批“四张清单”;通过审批流程再造,大力推进“并联审批”,压缩行政审批事项74%、压缩项目审批周期2/3以上;出台“多评合一”制度,从今年起,全市企业投资项目所有评估,包括节能、环境影响、碳排放影响、安全、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安全性等,统一实施“多评合一”;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取消和免征20个部门的收费事项33项,降低12项,小微企业免收16项,全市共减免金额9073万元;在全省率先全面试点“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已发放“一照一码”近2000多张。四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企业征信平台,率先开设企业诚信红黑榜,创新开展信用审查和信用修复机制。2014年,出具企业信用审查报告1170份、信用查询报告11份、信用修复报告28份。我市获评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CEI)优秀城市,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十。五是举办政企互动沙龙。牵头承办“金山杯”企业家沙龙活动,今年举办物流、融资、化工行业、船舶行业、“互联网+工业”、工业投资“双优”等6场活动,为企业提供专家指导、政策解读、经验介绍、融资对接、市场拓展等“一揽子”服务,1800多家企业受益。
三、搭建服务中小企业的新平台——“助鹰云,云助鹰”
重点实施“3311”行动计划,即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力量”,创新“三专”服务模式,提供“十大专业服务”,聚合100家优质服务机构,搭建“助鹰云”服务平台。
1.创新“三专”服务模式。一是建设“专网”。改版优化“助鹰云”——中小企业服务专网。构建了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创业辅导、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评估认证、法律维权、管理提升、市场开拓、公共关系等十大服务模块,每个服务模块引进10家以上服务机构进驻,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二是开通“专线”。开通了以市政府12345电话服务热线为主,省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热线(96186)和市中小企业服务热线(0511—85288886)为辅的立体化服务“专线”,全天候快速响应企业诉求。今年累计受理来电1500多次,有效解决了企业诉求。三是开设“专柜”。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了“中小企业服务专柜”,市委组织部派驻人才服务专员,18家商业银行轮流派驻金融服务专员,优选财务代理、管理提升、节能服务、评估认证等4家服务机构入驻,现场提供“面对面”咨询服务。今年“专柜”累计受理服务800多单次。去年2月10日,省委书记罗志军视察“专柜”,对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服务给予充分肯定。今年7月29日,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调研“专柜”时指出,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非审批类服务中小企业的窗口,这种特色做法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是首创,值得在全国推广。在此基础上,推动“专柜”向下延伸,实现了7个辖市区和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的全覆盖。
2.集聚社会服务力量。中小微企业旺盛的服务需求,催生了大量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我们通过整合筛选、推荐服务、监督评价,全面推动服务力量整合。一是成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联盟,让服务机构“有组织”、“有力量”。通过联盟促进服务机构加强协作、资源共享、发挥优势、沟通信息、合作共赢。目前已有80多家服务机构入盟。二是开展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评选,让服务机构“有规范”、“有标准”。制定了《镇江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办法》,对服务机构的主体资格、管理机制、服务能力和服务业绩明确了示范标准和要求。目前,已公布首批13家市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此外,我们还拥有国家级示范服务平台2个、省级星级平台22个。三是创新发放“中小企业服务券”,让服务机构“有竞争”、“有动力”。改变专项资金直接补贴企业、补贴服务机构的传统做法,创新实施“中小企业服务券”模式。主要做法是,向中小企业发放“服务券”,企业用“服务券”向经过认定的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服务机构凭“服务券”领取财政资金。这种模式,既能够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又能够促进服务机构开展服务竞争,提升服务质效。今年,拿出210万元进行尝试,通过招标确定了12家服务机构,开展高桥裘皮产业集群诊断、“三百”工程企业管理诊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诊断等咨询诊断服务,并对150家初创企业提供法务咨询、财务代理、上市指导等创业服务予以补贴。四是召开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论坛,让服务平台“有声势”、“有影响”。邀请300多家服务机构和企业代表参加,全面推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发展理念和服务举措,提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开发推广企业“政策通”。近年来,国家、地方及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涉企优惠和扶持政策。如何让这些政策及时在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直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过去,主要通过发文件、打电话、编写政策汇编等,宣贯到相关企业,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受众面小,效果差、效率低是一直存在的问题。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镇江市经信委初步建成了“镇江企业政策通”手机软件和网络平台,用最直接、最快捷、最便捷的方式,实时发布政策信息,架起了政策直通企业的“桥梁”。目前在线使用3000多人,受到中小企业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企业政策通”有四个特点:一是“全”。“政策之窗”板块收集了经信、发改、财税、国土、金融、科技、商务、人才、住建、海关、工商、质监等10多个部门、700多条政策意见。同时开设了“办事指南”板块,汇总了50多个部门近600项服务事项。二是“快”。安排专人每天收集政策信息,第一时间更新发布。对重大政策,及时收集专家解读,实时推送。今年以来,坚持每周推送重大政策信息提醒3次,更新政策10条以上。三是“新”。除了政策信息外,还开设了“企业风采”板块,将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两化融合、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新经验、好做法,进行集中发布。四是“便”。企业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咨询互动”板块,实时反馈、及时沟通,我们安排专人第一时间答疑解难。
四、探索服务中小企业的新方法——“精准发力,靶向对接”
镇江市经信委在优化发展环境、出台政策意见、搭建服务平台,为“面”上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注重点面结合、问题导向,开展了“精准发力,靶向对接”的五大服务活动。一是规划对接。重点制定了《镇江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方案》、《镇江市工业产业链发展行动计划》、《六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镇江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全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全市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规划,引领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二是政策对接。改变专项资金“杨柳水大家洒”的支持模式,积极推进政策叠加扶持,大力实施制造业“三百”(纳税贡献“百强企业”、技改投资“百新项目”、专精特新“百佳产品”)培育提升工程,创新开展了聚焦产业、聚集资源、聚合力量“三聚”服务活动,委主要领导带领业务处室负责人,先后走进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北汽项目、郭庄空港新城、沃得集团和丹徒经济开发区,形成专题服务意见6个,明确具体服务举措107个,已协调落实50多个。针对企业反映的个性问题,采取联办会办的方法,逐一协调解决。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个性问题150多个,协调解决率近80%。三是融资对接。启动“流动融资超市”,每季度开进辖市区,与企业面对面对接,已帮助300多家中小企业成功融资近10亿元;设立“小微企业周转贷款”,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在续贷过程中的临时资金需求,累计为2826户企业提供234.2亿元同周转资金,帮助企业减少融资成本5600万元;1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为6520多户企业,提供485亿元贷款担保;创新融资服务模式,改变企业单一与银行谈判的被动局面,挖掘共性需求,组成“企业团”开展集中对接,江苏银行针对企业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光伏电站的专项贷款——“金屋顶”贷,已经正式投放;正在与相关商业银行洽谈,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作为“风险资金池”,共同设立“技改贷”、“节能贷”、“专精特新贷”、“融资租赁贷”等。四是电企对接。联合供电公司,创新推行“省钱电”六维服务模式,通过提供受电容量辅助决策、基本电费缴费方式优化、运行方式优化、无功管理优化、尖峰负荷优化和节能改造等6大服务,2014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1.2亿元;多次召开“政电企”三方对接会,现场协调企业提出的80多个涉电问题;依托“中国电能云”平台,实时监控、充分挖掘企业电能数据,策划实施改进方案,提高电能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今年平台新增上线用户110家,累计达到260家,监控负荷120万千瓦,监测用电量60亿千瓦时,占全市工业用电量30%。上线企业平均节能率超过5%以上。镇江市也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区”。五是市场对接。出台《关于开展企业产品配套,拓展本地市场活动实施方案》,帮助本地大中小企业配套、中小企业产品进政府采购、进商场超市、进重点工程;承办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介会,帮助北汽、卡威、嘉钰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对接市场;承办“第三届江苏省工程机械和现代农业装备产业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对接会”,省内外200多家配套企业、400多人参加会议;实施企业“金屋顶”计划,完成项目40个、总装机容量159MW,有效带动了光伏消费。
五、完善服务中小企业的新机制——“企业有困难,政府来帮办”
镇江市经信委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服务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是服务举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需要改进和完善。下一步,将围绕企业需求,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推进网络服务平台建设。镇江市正在以“企业需求、方便操作、精准高效、有据可查”为原则,采取“1(市)+4(辖区)+X(政府涉企部门)+Y(各类中介机构)”模式,全面打造集聚行政审批类服务、非行政审批类服务、社会化中介服务、政策信息查询服务、诉求帮办服务的“企业网络服务平台”,3个辖市同步建设并链接大市平台,努力打造“涉企政策的传播平台、行政服务的帮办平台、机构服务的枢纽平台、企业诉求的办理平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协调推进,目前平台建设已初具雏形,预计11月中旬全面上线运行,线上线下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帮办服务。同时建立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负责的组织网络,明确分管领导、职能处室和帮办联络员,形成通力合作的帮办机制,全力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工作体制。充分利用驻镇高校资源(江苏大学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小企业学院”牌子),建好“中小企业局—中小企业中心—中小企业协会—中小企业学院”四位一体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是加强创业载体建设。抢抓产业集中集聚集约的“三集”发展机遇,加快标准化厂房、产业用房建设。突出软、硬件并举,建设一批“用地集约程度高、配套服务功能强、孵化发展成效快、示范带动作用好”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四是鼓励专精特新发展。全力推进制造业“三百”(工业纳税百强企业、专精特新百佳产品、投资技改百新项目)培育提升工程,动态排选专精特新“百佳产品”,集中经信系统的政策、资源和服务,促其快速成长和效益提升。同时大力推进小进规、小升高、小转精工作,培养更多行业“单打冠军”。
五是提升融资服务实效。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综合运用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资本投入、代偿补偿等方式,引导融资担保机构提升业务能力,规范经营行为,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六是宣传推动政策落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政策,完善“镇江企业政策通”软件及平台,加大推广力度,增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及时汇编更新政策目录,加强政策解读,及时推介优秀服务机构和优质服务产品。
镇江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