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全面”指引环保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内的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陈吉宁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全力推动环境保护事业改革与发展,要把环保工作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深刻把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新常态。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必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准确把握生态环保工作重点。一年前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深刻地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上海、江西、吉林代表团审议时,都着重谈到了生态环保,言之凿凿,情之切切。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当然也包括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现在看来,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五六年时间的当下,74个重点城市中仍仅有8个空气质量达标,近1/3国土仍然水土流失严重,一成左右水体仍为劣Ⅴ类……正如陈吉宁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的那样,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问题。在接下来的五六年时间里,必须根据时间表调整路线图,紧密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的核心,尽最大努力不让生态环境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必须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积极攻克生态环保改革难点。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要靠不断发展来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则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在当下中国,和其他领域的众多问题一样,推进生态文明、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也在于改革。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许多问题,是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涉及部门利益、区域利益,错综复杂。啃下这些硬骨头,需要我们多一股狠劲儿,多一股韧劲儿,多一股拼劲儿,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来认识环境保护,厘清问题,找准症结,寻求突破。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必须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积极打通环境法治关键节点。依法治国,是大势;依法治污,要强势。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有很多,但基础和底线是法治。继新环保法今年开始实施后,大气、土壤等领域立法修法进程也明显加快。一部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而要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这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我们要通过严格执法,让企业懂得守法不是高要求,而是底线,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只有这样,方能引导和倒逼污染企业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引导和倒逼地方政府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必须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高度,切实回应转变工作作风热点。当前,环境保护部正按照中央巡视组反馈的意见开展整改工作,这对提升环保部门、环保队伍的形象是一次契机。把握好这一契机,要从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的政治高度,从推动环保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角度,切实增强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制度上的漏洞要尽快补上,管理上的缺陷要尽快弥合,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要切实解决。正如陈吉宁部长强调的那样,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狠抓作风建设,让环保队伍真正成为一支铁腕治污、勇于担当、公正透明、作风过硬的队伍。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推进这一时期的生态环保工作,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兴小康之业,谋改革之策,顺法治之势,筑中国之梦,朝着总书记提出的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目标不断前进。(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