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杨恒俊:让坚守基层的干部有劲头有奔头

21.02.2019  12:25

  代表委员履职这一年

  “去年我提的6条建议都得到落实。”对于过去一年的建议落实情况,全国人大代表、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用“件件有回复、事事有落实”表达满意。

  杨恒俊的建议都与乡村振兴有关。他在前期调研和实践中发现,尽管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九连增,但持续增收的压力在增大,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民工工资上涨空间受限,农村老龄化和农业“后继无人”现象严重。

  他建议,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同时加大优惠政策的精准性,注重从传统农民、退伍军人、高校农村毕业生中就近培育一批热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支持他们创业创新,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利用新理念新模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不同模式,带动普通农民、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杨恒俊曾经是一名成功商人,2009年他不顾所有人反对,放下生意,临危受命回乡担任德胜村党总支书记。近年来,他带领德胜村开启“二次蝶变”征程,优化村容村貌,大力引进、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推动富民强村不断提档升级。

  “让百姓生活更富足、更幸福,是德胜村发展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杨恒俊说,“基层人大代表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把这一亩三分地种好,可起到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希望把手头的事做好,为靖江乃至泰州打造一个现代化农业示范点。

  过去一年,他的“一亩三分地”发生重大变化——德胜村入选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后村里面貌巨变,不光家家用上天然气,实施雨污分流、弱电下埋、道路提升,如今活水环村,产业进一步做大,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还带动周边村的发展。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村里每天都要接待数千名游客。“如今村里的外出打工率从原来的30%降至1%,老板数量从原来的十多人增至400多人,占到村民总数的2/3。

  “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杨恒俊提出,德胜村按照“产业特、环境美”的要求,探索践行大农业、大产业、大品牌和小旅游“三大一小”发展理念。目前,村里土地100%流转,形成“四园一轴一中心一基地”的发展框架。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游客们临走时总爱带点当地特色农产品。去年,德胜村种植近500亩有机大米,亩产250公斤,目前基本销售一空。村里还借助江苏德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一平台,整合德胜村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以“德胜村”商标包装上市,抱团闯市场。“德胜村”系列农副产品涵盖酒类、蔬菜、肉制品、蛋类、杂粮5大类20多个品种。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年,杨恒俊不断走访、思考,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他发现,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各级各部门项目、管理和考核越来越多,每个部门管一项,每项都要管好,每项工作都要考核。“要稳定农村基层干部,激发基层干部扎根一线、想事干事的热情。”杨恒俊对靖江全市村干部进行调研后发现,村干部平均年龄达50岁,且女多男少,面临干部结构年龄偏大、留不住人、后继无人的尴尬。今年,他特别拟了一份建议准备带上全国两会,希望能通过加大人才引进,让坚守基层的干部“有劲头”,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待遇,让坚守基层的干部“有甜头”,愿意留在基层工作;完善用人机制,让坚守基层的干部“有奔头”,在基层扑下身子干事创业;重视干部教育,让坚守基层的干部“有念头”,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基层干部有活力、有干劲,把干部的心拴住,人留住,基层工作就稳定住了,乡村振兴事业的创新发展才有长足后劲和无限希望。”杨恒俊说,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这让基层农业工作者信心倍增,“期待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重视和投入,让农业成为阳光产业,让农民更有尊严,让农村更加美丽。

  本报记者吴琼

标签:

编辑: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