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何以能成为伟大科学家
坛主小传
郭传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科院科普演讲团教授,研究领域包括高分子、计算化学研究、科技政策与战略管理等学科,曾获国家科技部、中科院一、二等科研成果奖6项。
核心提示
◇诚信品质是科学人生第一品格。
◇如果提不出问题、不愿意提问题、不敢提问题,那科学如何进步?知识的产品就是新的无知,问题是新思想的“接生婆”。
◇让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价值主流精神在广大莘莘学子中代代传扬,成为实现人生科学梦想的不竭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什么呢?是人格。”我今年70岁了,有幸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接触到不少中外科学大家,今天从人格力量的角度讲讲他们怎样做人、做事。
诚信是人生的第一品格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拉夫蒂教授,是国际上经典化学反应领域三大巨头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我被派到他那儿去学习。到他实验室必须要戴防护眼镜,因为防护眼镜不舒服,就常常不戴,被他发现后,就撒了个谎,说一直戴着,拉夫蒂批评了我,“随口说假话,就可能出假数据,做科学半点假都不行。”在诸多细节上,他的诚实让人感动。拉夫蒂谈实验和业务时,使用学校领来的公文纸,而约我们周末去娱乐,或者到他家里聚会,他一定到校园的商店里面买文签。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先生是大气物理学家,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坚持写了38年零37天,一天都没间断过。他写日记特点是,今天晴还是雨,都是自己实际去测量的数据。不久前《竺可桢全传》出版,1974年的2月6日,他的日记写着“阴转晴,东风一至二级,最高-1度,最低-7度,”后面就是“局报”。这个数据不是他自己实测的,他也没办法实测,因为2月7日他就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逝世了,天气数据是从收音机气象广播里得来的。引用别人的成果必需表明,那是指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者公开与大家交流。他是写在日记里,又不是发表,另外这是公开的数据,不是某个人的研究成果,不存在侵犯谁的知识产权,但他仍然这么做了,这说明科学诚实的品质在他的骨子里已经生根,成为他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心态平和才会从容有定力
2001年元月29日,国家主席将首次科学大奖颁给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数学家,这是全国科学界的大事。受奖之后,众多记者想采访却找不到他,原来从人民大会堂出来后,吴老直接乘出租车去机场,到外地开会了。有记者问吴老:“得大奖难道你不兴奋?”他说:“这有什么特别吗?”吴文俊说他研究数学就是“玩”,但以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定律是在全世界开了先河。
得到不狂喜,得不到也不抱怨,这是大科学家的品质。中国当年造原子弹,要使用铀235,从铀矿里面提取一公斤铀,是杨承宗先生牵头提炼出来的,他是当年放射化学的第一人。但阴差阳错,评全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没有他,评中科院院士也没有他,最后他只是中国科技大学一位普通教授。有一次我问杨老,你觉得冤不冤?他说:“这个问题好多人问过我,我觉得没有什么冤不冤,事情有人做就行了,至于是谁做的那是次要的。”他是2012年5月去世的,整整一百岁高龄。
问题是新思想的“接生婆”
1976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汤佩松受邀与中国植物学家代表团到美国,参加世界植物学授奖大会。奖颁给谁呢?两位美国科学家,1966年解决了植物内水分上升的问题,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
在颁奖礼闭幕式上,大会主席把汤佩松请到台上,全场10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顶尖植物学家向中国科学家致以热烈的掌声和敬意。为什么呢?原来就在在颁奖前夕,大会发现,汤佩松和中科院的理论物理、统计物理学家王竹溪早在抗战期间,就破解了这个难题。当时战火纷飞,科研条件差,两名中国科学家仅采用了简单的科学方法就实现了突破,论文发表在1941年美国《物理化学》杂志上。两位得奖的美国科学家在大会上致歉,说自己没有看到中国科学家20多年前发表的这篇论文。
考试得高分仅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能提出更新的问题,更多的问题,甚至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提不出问题、不愿意提问题、不敢提问题,那科学如何进步?知识的产品就是新的无知,问题是新思想的“接生婆”。所以善于做有心人,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这是取得重要科研成就的关键之一,由此才能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爱国敬业是不竭动力
何谓“两弹一星”,90%的人说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其实不准确,因为原子弹的核裂变,氢弹的核聚变,都是原子核的变化,统称核弹。另一弹其实是指导弹,“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决定授予23位参与研制的科学家们“两弹一星”元勋称号。当念到烈士郭永怀的名字时,全场掌声时间最长、最热烈,虽然他的社会知名度可能是最小的。他的夫人中国科学院李佩代丈夫领取了勋章。
郭永怀在美国是与钱学森齐名的科学家,既是同事、同学又是好朋友。他费尽周折回到祖国后,与钱学森共同领导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成立后,钱学森是力学系第一任系主任,他是化学系第一任系主任。“两弹一星”开始研制后,郭永怀是全程唯一参与了所有重要科研任务和项目的科学家。1968年12月24日,郭永怀急于带回在青海做热核试验的数据,在乘飞机返回北京途中,因飞机失事而牺牲。找到他的遗体时,他与另一具遗体紧紧抱在一起。同事们好不容易把他俩分开后,从怀抱中掉下了一个公文包,里面装的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科研数据,现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几个月后我国氢弹就成功爆炸了。
23块“两弹一星”元勋奖章,每块用515克黄金打造,这在世界上是空前的,但李佩教授得知中国科技大学要建校史馆,毅然无价赠予。她说,要让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社会价值主流和崇高科学精神一代代在莘莘学子中传扬,成为实现人生科学梦想的不竭动力。他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成为一个大科学家,首先应该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郭传杰 (宋北辰整理自郭传杰研究员在省科协主办的“首席科普专家讲坛”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