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流浪汉找回“身份”
新华报业网讯 7月20日,兴化市垛田镇敬老院,60多岁的周中华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证。“你这个忙真是帮到‘家’了!”敬老院院长赵龙才拉着兴化市公安局治安户政中队副中队长陆祥原的手,连声道谢。
周中华本是流浪汉,过去有姓无名,大家都叫他老周,住桥洞、捡垃圾、沿街乞讨;如今有了户口,他可以住到敬老院,一年还能领上几千元的政府补贴。
赵龙才说,因为入院人员管理、领取相关补贴等均需要身份证件,过去,为老人办身份证是他最头疼的事。老人有的瘫痪在床,行动不便,还有的精神不正常,不要说带他们到办证点拍照、采集指纹,就是平常在院内也丝毫不敢马虎。如今,只要有需求,陆祥原就会带上工作人员和器材,上门服务。
“有时户口原始凭证难找,老百姓一般无从下手,让他们来回折腾也无济于事。”陆祥原说,他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老人因为没有身份证或因年龄差错,无法领取养老补助金;有的危重病人在医院忍受疾病折磨的时候,却因为身份证问题无法办理医保报销手续……
兴化当地一位老人因户籍上的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差十岁而没领到,事情报上去了,问题却无法解决,老人一气之下竟做了傻事。
“我要让尊老金能最大程度公平公正地发放到每个老人手中。”起初,陆祥原一人背着相机主动开展上门办证服务,随着各地派出所汇总来的上门求助越来越多,由9名成员组成的“小陆帮你忙”服务队于一年前成立。
海池社区居民雷某是广东人,她嫁到兴化时,带来一个与前男友非婚生的女儿小莉。小莉在浙江出生不久,贵州籍的生父获刑入狱,从此杳无音讯。如今,小莉虽说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但因为出生在外省,无法落户。陆祥原联合社区民警赴浙江开展外调,最终为小莉申报了户口。一年多来,陆祥原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及上海、浙江、安徽等10多省份及直辖市,先后上门服务186人次。
本报记者赵晓勇
本报通讯员丁小军王大华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