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陋室到广厦 南京“寒士”喜迁新居
(新中国70年)从陋室到广厦 南京“寒士”喜迁新居
中新网南京8月27日电 (记者 钟升)27日早晨,68岁的韦奶奶简单做好家务,就穿上保洁服、带上工具,开始打扫小区的卫生。对于她来说,“像现在这样用心地打扫家周边的环境,有生以来还是头一回。”
韦奶奶住的南京秋山苑小区,大门口安装着人脸识别装置、道路两旁并排安置着采集自然光为地下照明的导光管。整个小区各项设施一应俱全,道路齐整绿意盎然,俨然一副崭新的现代化小区风貌。然而历史上,这里却是一副完全不同的景象。
南京丁家庄保障房二期项目设计了屋顶花园,并采用了多种新型建筑方式,曾获得第八届中国房地产“广厦奖”。 钟升 摄秋山苑小区曾经的名字是石埠桥村。今年50岁的钱永民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回忆:“之前这一片都是低矮的平房,一家往往几代人挤在几十平米的空间里。房子与房子之间挨得很紧,基本只容一辆自行车进出。一到下雨天,道路满是泥泞难以进出,家门口的臭水沟还会涨水。大家根本没有维持周边环境整洁的意识。”
2014年,钱永民搬离了居住近半个世纪的村子,和其他村民一道住进了临时安置房。村子的原址上,一幢幢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在焦灼等待了43个月后,钱永民等人终于回到了故土,当地的巨变令众人惊异万分。他感叹道:“以前,能住进城里那种高楼,对我们来说就像做梦一样,没想到有梦想成真的一天。”仿佛是为了弥补曾经的梦想,不少村民都把分配到的房子选在高层,“反正出入有电梯,方便着呢。”
家住丁家庄保障房片区燕舞园的柳大春家去年刚刚添置了一台新冰箱。放在几年前,“这事我们既不敢想也不敢做”。柳大春介绍,他家原本住在南京市秦淮区,为了给母亲治病及供孩子读书,多年前家里把老房子卖了。此后一家靠租房居住,先后辗转过5个地点。“当时完全不会想去买家电,一是怕搬家时太麻烦,最重要的是手头拮据没有什么余钱。”
2013年年初,得知可以申请公租房,柳大春立即提交了申请。当年底,柳大春拿到了分房通知书。2014年初一家三口就住了进来,成为小区的第一批住户。
如今,柳大春已经成为了社区积极分子,还担任了楼长一职,“一心就想着带领大家把社区建设地更好”。家里有了余钱,也渐渐地开始添置一些新的家电。他说:“之前租房住时,租金又贵,还要天天担心把房子收回,天天提心吊胆的。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也能住上房子,能够安稳地考虑怎样更加改善自己的生活了。”(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