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
乔晓东简介:
现任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毕业。曾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网络组组长,主持过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互联网让出版业的边界得到扩展和延伸。以信息服务的职能定位,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知识服务为手段,从自身主营特色优势出发拓展业务布局,实现数字出版的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这是《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的表述。当出版业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内容服务商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以技术和产品创新推动出版行业转型升级?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了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乔晓东。他表示,新技术正在改变和重塑出版行业。现代出版机构在保持传统出版服务的同时,要向发现机制、综合信息产品、深度信息分析工具来布局,这也是学术出版向学术信息服务转型的趋势。
提升出版内容价值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以您在科技信息行业30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出版业转型关键在哪儿?
乔晓东: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更倾向于在网络上查找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8.8%,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
信息爆炸一方面增加了用户查找有效信息的难度,另一方面是一旦内容不能很好地让用户找到,马上会被其他内容替代。信息化时代,出版单位更应关心内容如何被使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内容的扩展。从出版业自身来看,就是要拼命地使自己的内容能够被用户首先发现和使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万方数据在帮助出版业提升内容价值上的做法有哪些?
乔晓东:面对出版行业的需求,万方数据以综合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为定位,通过深化研究大数据、深度知识组织、情报分析、统计分析等相关技术的应用,深入参与到用户科研过程和项目管理过程中,帮助出版机构提升内容价值,为其科学决策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撑。在知识的提炼、分析、可视化方面,知识服务平台可对已拥有15个知识资源数据库中的文章或者学术信息进行深度标注,然后进行知识点关联。万方数据目前已经构建了医学、电力等企业知识服务平台,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产品的细分和特色化,为出版机构等提供定制化信息分析服务。
命中用户知识需求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知识服务的表现是什么?如何帮助出版机构扮演好信息服务商的角色,满足用户对于知识服务的需求?
乔晓东:知识服务本身不是解决“Yes or No”的问题,而是为用户在进行“Yes or No”判断时提供一个尽可能有说服力的依据。出版机构和用户的共同需求是让用户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快速找到所关注的信息内容,并加深对信息的认识理解。
目前,万方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学术信息检索和发现服务。合作的资源将以学术信息为核心,除了传统的学位、期刊、会议、标准、专利、法规等内容,还将扩展更多的与科技、社会人文、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容。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化分析工具,对内容进行分析、整理,预测科研发展趋势,基于专业认识和个人理解去构建“私人定制”式的知识服务。
未来,万方数据将进一步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支持系统的搭建等相关工作,为出版机构量身定制融资源数字化加工、数字资产管理、数字资产发布、电子商务运营服务、数字版权保护、数字资源使用分析、多终端数字出版为一体的信息服务,实现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多维应用,更全面、更精准地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
重塑学术出版业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出版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乔晓东:新技术的应用对于出版行业尤其是学术出版带来的改变将非常明显。学术出版将逐渐向“开放获取”和“e-only(纯电子本)”等趋势发展,出版行业内的各链条角色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新技术、新趋势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出版机构在保持传统出版服务的同时,要向发现机制、综合信息产品、深度信息分析工具来布局,这也是学术出版向学术信息服务转型的趋势。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这种趋势推动下,学术出版形态是否会有所变化?
乔晓东:首先,新形势下的学术文献的呈现方式将发生变化。目前,国际上e-only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纸刊逐步变成配角。在这种趋势下,学术信息将不再是长篇大论,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博客、社交媒体传播,呈现短、平、快的碎片化特点。
此外,对传统学术信息的评价,特别是对e-only文章的评价标准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文章阅读数量,以及看完这篇文章后是“顶一下”还是“踩一下”,都可以作为衡量这篇文章的标准之一。在学术文章分类上,也从通过主题词来划分,转变为由用户做标签进行分类和推荐。 (尹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