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从大桥到三桥 三次拍到"江豚拜风"
目前,游弋于长江的江豚仅存不到千头,江苏境内的江豚不到40头,其中长江南京段只有十几头。这个数量可以说是十分稀少,很多市民都难睹其容。不过南京市民武家敏,却多次见到江豚,还拍下了视频和照片。昨天,武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种幸运和他长期在长江边蹲守分不开。就在上周日,为了拍摄更多的照片,他又骑电动车沿着滨江风光带,从长江大桥到三桥,走了一天,期间三次观察到江豚。
幸运
从大桥到三桥,三次邂逅江豚
根据武家敏的描述,上周日早上8点多,南京还是晴天,在长江大桥附近的江面上,蹿出了一只黑色的脊背的江豚,光溜溜的身体在水中游弋,像是玩游戏一样。过了一会儿,又一只江豚从后方钻了出来,两只结伴而行,像是一对小情侣,亲密无间。
到了中午11点左右,武家敏骑行到了潜洲附近,蹲守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江面上又有黑点出现了。有数个黑色的脊背露出水面,在江水中时隐时现,这些江豚顺着小船排S形,向上游游去,大约30分钟后就不见了。
那天下午的强对流天气也影响到了江面,3点12分,武家敏蹲点在长江三桥附近时,江上刮起了大风,下起了豆大的雨点。“通过长焦镜头,我看到水面上,江豚一起一伏地往上游,突然潜到水中,接着又在下游一段水面出现了。”昨天下午,武家敏把他拍摄的视频提供给了现代快报。画面中,一只江豚在水中畅游,不时露出黑乎乎、光溜溜的脊背,下潜时把尾巴甩出水面,拍出朵朵水花,而在它的不远处,就是两艘行驶的货轮。
执着
为拍江豚,不吃午饭省时间
经常看现代快报的读者,对武家敏这个名字或许不会陌生,因为时常能在各个报道中看到他的身影,伴随他出现的,还有大雁、丝光椋鸟、宝兴歌鸫、鸬鹚等动物的名字。他为快报提供了观察各类动物的线索,并拍摄了大量照片,让读者们欣赏到这些奇妙的朋友的身姿。除了鸟类,武家敏还喜欢拍摄江豚。
武家敏是南京铁路物资公司的员工,2007年的秋天,他在办公室的阳台上,用望远镜观看长江大桥的风景,意外观察到了江豚。此后,武先生开始有意关注老下关江面处的江豚。每逢周末就往江岸线跑,这一关注就是7年多。
上周日,武家敏要去拍摄一些江豚的视频资料片,为了获得多一点画面,他七点多就出门了,从长江大桥一路骑行到了三桥。出发前,吃了两大碗鸡丝面,以保证充足的体力。为节省时间,没打算吃午饭,只带了几个苹果、一壶茶和一包烟。
对于拍摄者来说,等待的过程是很漫长的,需要持续地盯着江面,而且不一定能有收获。“其实星期六就去走了一趟,但是没能看到,第二天只好再去了。”在疲乏的时候,茶和烟能让武家敏打起精神来。
有时候,武家敏也会给江边的渔民发两支烟,来获取“情报”。因为他们常年在江边,看到江豚的几率相对高一点。
在民间,流传着“江豚拜风”的说法,大意是,当有天气变化,特别是刮大风与天气变冷前,江面顺风起浪时,江豚会朝着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武家敏说,根据他这些年的观察经历,这个说法是可信的,他也是凭借这个经验,观察到了江豚。
武家敏说,老渔民都知道“江豚拜风”,快要下雨或刮大风前,江豚就会钻出水面,显得非常兴奋。这是因为江面起风的时候,水流变得湍急,江豚为了呼吸氧气,就会钻出水面透风。因为上周六一天没有观察到江豚,武家敏原本打算放弃的,“要是第二天还是大晴天,江豚可能就不会露出水面了。”不过当天晚上,天气预报说周日下午可能会下雨,这让他很兴奋。“阴天的时候,江面上起点小风,但又不能太大,江豚出现的概率比较大。而在枯水期,也会出现。这时,你还得观察江面上的情况,比如有小鱼浮头,或者天空中有老鹰出现,江豚多半也会出现。”
危机
江豚数量仍在减少,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它们有一副天生的笑脸,憨态可掬。去年9月份,江苏省政府发文,同意建立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南京长江段将成为镇江之后,江苏第二个江豚自然保护区。而从近年来的新闻来看,普通老百姓见到江豚的几率似乎是增加了,这是不是说明江豚的保护已经有了起色呢?
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鲸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专家王克雄说,由于2012年之后,没有大规模的数量调查,因此还没有准确的江豚数量,但是根据局部水域的抽样调查,整体上还是呈现减少的趋势,目前可能不到1000头。尽管圈地保护正在推进,但江豚的生存环境还是不容乐观,整体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在一些小的支流和局部水域,或许能看到江豚,次数还不少,但这对江豚的生存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王克雄分析说,江豚在这些水域出现,可能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较好,它们生活不被打扰,可是从长远来看,这些江豚缺少和外界水域、其他江豚的沟通,不利于整体种群的生存发展。最后他建议市民,为了保护江豚,日常生活中尽量少买少吃野生的鱼虾,给江豚保留充足的食物。潘冰妍 王益
来源: 现代快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