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让脑血管瘤无需开颅治
马骏,主任医师,副教授,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世界神经介入联合会高级会员、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血管内治疗(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神经外科学会委员,南京市神经外科学会委员、《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擅长脑和脊髓肿瘤、血管病、先天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以及癫痫、帕金森病、脑瘫等功能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颅内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
说起血管瘤,就不得不提到咱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人物——赵本山。想当年,赵本山因“脑出血”被紧急送院抢救。后来手术非常顺利,赵本山很快就痊愈。“其实,这就是一个最典型的脑血管瘤病例,也是最典型的介入手术”,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马骏说,介入手术——从患者大腿根部将一根微导管插入,最终导入患者颈部或颅内血管,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这种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非常快。从1998年开始,马主任已经做了数不清的介入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达90岁。
介入手术微导管技术很关键
介入手术治疗听起来给人不可思议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一个患者的脑部长了一个血管瘤,按照以往对这个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肯定是开颅,然后找到血管瘤的所在,再进行栓塞剂填充等治疗。而如果是介入手术治疗呢?“它是要从患者的大腿根部进行穿刺,导入一根微导管,在DSA机器(数字成像,在躺着的患者身体上方,形成血管等的造影)的指引下,导管在人体血管的走动清晰可见,医生要操作导管绕过心脏,到达患者脑部的血管,然后进行栓塞剂填充等治疗。”马骏主任说,在这个手术过程中,微导管技术非常关键。
“介入手术有严格的科技要求,首先,从硬件上说,医院必须具有微导管、DSA机器等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和材料;软件方面来说,就是指微导管技术”,马主任说,国家在介入手术上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实行准入制,只有具备介入手术资质的医院、医生才可以做这个手术。
中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介入手术更安全
马主任说,介入手术特别适合脑血管瘤的治疗。“脑血管瘤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藏在脑子里,因为它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平常没有什么症状,可它一旦发作的话,就是脑出血,就会像炸弹爆炸了一样,危及人的生命,死亡率比较高。”马主任说,以往对脑血管瘤的治疗,都是开颅后,在患者脑内找到并用夹子把它夹住、切除。
而应用介入手术治疗的话,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开颅。“前两天,刚刚为一名有多年糖尿病史的患者做了介入手术,很快就出院了。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医生不会为糖尿病患者做手术,因为患者的麻醉风险比较大,伤口愈合很困难,别说是开颅这种大手术了。可这名患者选用介入治疗就不一样了,基本上规避掉了开颅手术的风险”,马骏主任说,介入手术特别适合有其他病史的患者。
还有一类人群就是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手术耐受能力较低,对于老年脑血管瘤患者来说,如果选择开颅手术的话,势必要有足够的耐受力,当然,这并不是说高龄的患者就一定得选择介入手术。“但是如果能够介入治疗的话,最好选择介入,其创伤小,疗效好,患者2到3天就可以出院,目前已成为治疗动脉瘤的重要手段”,马主任说,他之前还为一名90岁的老人成功完成了介入手术治疗。
介入手术同样存在风险
“脑血管畸形也会导致脑出血,引起癫痫等。”马主任用“丝瓜瓤”来形容脑血管畸形,“它就像丝瓜瓤一样,一团一团的在人脑中,一碰它就会导致出血”,而通过介入手术对它的治疗就是填充栓塞剂,“血管瘤相当于血管上一个凸起的部分,本来应该流淌在血液中的血跑到这个凸起中来,容易在这个凸起的地方形成出血,通过微导管进入脑动脉瘤后,会一点点地对这个凸起进行填充,这样血液就不会从这里走了,回到正常血管内。对血管畸形也是采用这种栓塞治疗的方法。”马主任说。
除此之外,介入治疗也适合于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球囊栓塞或者弹簧圈栓塞,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等等。不过,对于介入治疗也要注意,不要盲目认定介入治疗就一定无风险,它也是存在风险的,比起开颅只是相对安全而已。很多病人在手术完后,因为生活不会受到阻碍,容易忽视自我保护,认为定时炸弹解除警报,医生还是建议病人生活规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心态上要正确认识疾病,以及保健的重要性。徐晓蓉张红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