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今明两天要下"超级暴雨"?气象台:雨量不如6月2日
“16日到17日,南京将下超级暴雨!”昨天下午,某公众微信号发布的这条消息可把不少人吓坏了,不少网友的朋友圈里也在传这则消息。但是气象部门很快辟谣:“超级暴雨”不仅不存在,连大暴雨都仅仅下在局部地区。不过,今天中午起到明天上午全市范围仍然有大雨和暴雨,部分低洼地区可能产生积涝,还请市民多加防范,注意安全。
某公众号称:南京将现“超级暴雨”
昨天上午,针对即将到来的强降雨天气,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重要天气预报,其中提到“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今天开始到17日,我市将有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强降雨集中时段在16日下午到17日上午,全市过程雨量大到暴雨,南部地区雨量可达大暴雨。预计过程累计雨量:大部分地区50~100毫米,局部地区120~150毫米,过程最大小时雨量30~50毫米。”
此后,南京某微信公众号和某官方微博,就推送了那条“南京将迎来超级暴雨”的文章。文章中称:“6月2日的那场雨,降水量等于54个玄武湖,这次最大的150毫米,大家自己算算吧”。这条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和关注,短短几个小时微信版本的阅读量就已经超过10万多次,很多网友的朋友圈里也在传这条消息。
此后,该微博又补充了一条,“做个简单的算术:上次下雨理论最大时(50毫米)一小时降雨3.3亿吨,这次最大是150毫米,3倍。于是可能瞬间就倒下了9.9亿吨水。一个人一生按70岁算平均要喝掉25.55吨水,那么这次雨最大时一小时的水量就足够3300多万苏南人民喝上一辈子的(可能还有点富余)。”
这接二连三的吸引眼球的消息,可是引起了网友们的不安。“超级暴雨,学校要不要暂时停课?”“赶紧去超市买点吃喝备着,就别出门了!”“要不要去买船?”……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质疑说:“气象台的预报中,明明写的是过程雨量150毫米,不是小时雨量”,“把局部的最大雨量安在整个地区头上,分明就不科学。”
真相其实是:根本没有“超级暴雨”一说
记者了解到,昨天下午气象部门的电话也快被记者和市民打爆了,气象专家们对网上的夸大其词非常不满,称所谓的“超级暴雨”不过是发布消息的编辑臆想的噱头而已。
气象专家说,暴雨的降雨量以24小时内的总量为准:24小时内雨量超过25毫米但小于50毫米,属于“中雨”,“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250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昨天傍晚,该官微也更正致歉了,“是大暴雨,不是超级暴雨”。“首先要抱歉的是,全市过程雨量大到暴雨(50~100毫米),南部地区雨量可达大暴雨(120~150毫米)是三天的雨量,按照气象学来说是暴雨到大暴雨,如果雨量再大就是特大暴雨,不存在超级暴雨一说。我们在发布消息时非常不严谨地用了超级一词,非常抱歉。”
不过,预报中的“大暴雨”仍然令人担心。南京市气象台的专家解释说,本轮降雨南京处于降雨带的北部边缘,所以只有南部的高淳部分地区可能累计雨量达到“大暴雨”的水平。
对全市其它地方来说,今天中午起到明天上午,是降雨最集中的时段,总体可达大雨到暴雨。预计本轮降雨总体上降雨量比6月2日的雨水小,但下雨的时间要长,大家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因为降雨最强的时候,1小时降雨量可达30~50毫米。1小时降雨量超过20毫米,即算是“短时强降雨”,而1小时降雨量超过40毫米,南京很多低洼地段会产生积涝,也就是大家常常说的“看海”。
暴雨也是“降温神器”,预计今明两天南京地区最高气温仅23℃,下雨时可能局部气温更低。预计18日,南京的天气转为多云,气温回升到28℃。
气象动态
苏州昨起入梅,南京20日前不会入梅
受副热带高压和西南暖湿气流增强影响,梅雨带北抬,昨天上海和苏州宣布进入梅雨期,入梅时间与常年相仿。两地气象部门预计入梅后雨带还会南北摆动,降水呈现过程性特点。近些年来,上海、苏州以及周边的浙江都是比包括南京在内的其他地区更早宣布入梅,也更早宣布出梅。据介绍,苏州常年6月16日入梅,7月10日出梅,梅雨长度24天,全市平均梅雨量223.3毫米。最早入梅为6月1日,最迟入梅为7月4日;最早出梅为6月16日(1961年),最迟出梅为8月2日(1954年);最多梅雨量746.6毫米(1999年),最少梅雨量22.9毫米(2000年);梅雨期最长54天(1954年),最短只有3天(2005年)。
南京市气象台的专家介绍,从目前的环流形势,本月20日前南京还不会进入梅雨期。南京平均入梅日期是6月18日,今年入梅时间偏晚。
近期南京天气:今天有阵雨或雷雨,雨量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20℃到23℃;明天白天阴有阵雨或雷雨,雨量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夜里阴转多云,20℃到23℃;后天多云。(于丹丹)
来源: 扬子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