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上千人的10亿集资诈骗大案开庭 南京检方公诉
昨天上午,陈评特大集资诈骗案在南京中院开审。该案被害人上千人,造成损失逾7亿,查处过程也是历尽波折。该案最初罪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经媒体报道后,又有大量被害人涌现,检方立刻撤回起诉,由公安机关重新补充侦查,又对陈评以集资诈骗罪另行起诉。
扬子晚报记者 罗双江
被害人情绪激动遭法庭警告
昨天上午9:30,该案在南京中院开庭审理。在审理开始前,法官预料到可能会有被害人出现情绪过于激动的情况,事先进行了充分的法庭教育,提醒旁听的被害人注意法庭秩序,不要干扰庭审。果然,陈评被带进法庭后,很多旁听人员按捺不住情绪,高声叫了起来。见此,审判长不得不中断庭审,要求法警将陈评带下去,再次对旁听人员进行警告。在旁听人员情绪平静后,才重新将陈评带上法庭。
陈评,生于盐城射阳,1956年生,案发前以成功商人的面貌出现在社会上,有着众多的公司职务。他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七家公司的法人代表。他名下的一些公司,有的做蓄电池,有的做硅晶体,都有一定实体规模,这也使得很多投资者对他建立起了信任。在陈评手下,有贺克营、王文、王均美三大干将。他们安排业务员外出活动,以陈评的工厂很有发展前景,生产建设需要资金,并许以高达24%、26%、30%不等的高年息,并约定一年还本,每两个月或半年返息,拉来了大量的投资者,并以后来者的钱还前面投资者的钱的方式,维持其利息支付,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案发。
涉案金额十亿损失七亿多
2013年3月,陈评、贺克营、王文、王均美四人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起诉到南京鼓楼法院。当时,鼓楼检方指控他们的犯罪数额是1.6亿。案件审理经媒体报道后,引来大量未报案的被害人,在案被害人从260余人上升到上千人。鼓楼检方撤回起诉,由警方重新补充侦查。补充侦查的结果,涉案金额急剧上升到10个亿。陈评遂被以集资诈骗罪的罪名从原先的犯罪中单独剥离出来,并被移交到南京市检察院,单独起诉。而贺克营等三人则另案起诉。
昨天的庭审中,南京检方指控,2007年至2012年间。被告人陈评以投资建厂生产蓄电池、硅晶体、硅导体需要大量资金为由,通过虚构专利产品“聚合物胶体蓄电池”,夸大相关产品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益和科技含量、以支付20%—36%不等的高额年息为诱饵,在南京市、徐州市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共计人民币10.22亿余元,至案发尚有7.05亿余元未能归还。
被告法庭上称集资目的是搞技术革新
昨天在法庭上,陈评辩解称,检方对他“虚构聚合物胶体蓄电池”专利的指控不成立,他从来没说自己有这个专利,他只是有其他几项蓄电池的专利技术,胶体蓄电池的技术正在研究。“在江宁滨江开发区的公司,我买了很多设备,组织了很多人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也生产了胶体蓄电池。广东花都的工厂也生产了,只是产量不大,原因是性能一致性不好。”
“说我夸大规模和科技含量也不能成立。”陈评说,他在江宁滨江开发区的公司有两条生产线,满负荷年产值2亿元。在镇江句容的公司有十条生产线,设计年产值10亿元。“蓄电池极板是铅镍镉的合金,这是为了保证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但是,镉是致癌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所以我们研究了不含镉的蓄电池,同样也保证了性能和寿命,这都是经过反复攻关和试验的科技成果。”陈评称,他还有其他创新成果,公诉人找专家发表意见,专家认为他的专利意义不大。陈评认为专家不懂技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缺乏科学理解。此外,他集资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蓄电池的技术水平,不是诈骗。
该案的审理进行了一整天,检方出示了大量的证据,截至昨天下午记者发稿时为止,庭审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