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东投入300亿元 打造南黄海渔鲜旅游产业
25日,如东县旅游局披露,从今年起,吸纳外资、民资,投入300亿元,在沿海分区域建设休闲渔业与田园观光板块、风车基地与汽车运动板块、滩涂基地与休闲娱乐板块、渔鲜文化创意体验板块、环湖商务休闲度假板块、养生养老基地板块,形成南黄海渔鲜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让潜在的资源变成国内外游客吃喝玩乐的旅游产品。”如东县旅游局负责人说。
如东地处古长江入海口和南黄海交汇处,拥有洋口中心渔港、刘埠港、洋口港、东凌渔港。近几年来,如东开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不断提档升级旅游产业,“十二五”期间,成功创建旅游景区(点)10家,其中,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2家;小洋口车缘俱乐部和洋口港生态园晋级省级自驾游基地。
从东凌垦区海堤沿着106公里海岸线向西北而去,已经排起风电机组长龙,年并网发电26多亿千瓦时的“亚洲海上第一风电场”蔚为壮观;曾经的范公堤,如今已成“绿色氧吧大通道”,世界鸟类中的“大熊猫”勺嘴鹬等10多种珍稀鸟儿,在长廊两侧林海里自由飞翔;一望无垠的滩涂,不仅仅是海贝海螺生长的沃土,每年还有上百万中外游客慕名前来跳“海上迪斯科”;一望无垠的滩涂上,百只风筝竞相飞天翱翔,游客尽情分享“空中交响乐”的乐趣。
现代人旅游,不仅亲近大自然,还热衷于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如东广袤滩涂是“天下第一鲜”原产地,海产品种类达1000多种,优质味美,尤以文蛤、鳗鱼、紫菜、沙蛋为甚,享有“南黄海四珍”的美誉。如东依托特色海鲜资源,以“天下第一鲜鱼人码头”和“黄海渔村”为代表的海鲜渔村迅速崛起,乡村旅游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热捧。
统筹布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如东连接大上海、南京和北京的国道、铁路、高速公路陆续开通运行,旅游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为此,如东强化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出温泉养生等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形成以如东高新区旅游服务为中心、洋口生态旅游度假区、洋口港旅游观光区、刘埠生态旅游观光区、栟茶丰利江海文化旅游观光区和东凌平原水库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发展格局。
步入“十三五”,如东旅游业将推进大转型,从海鲜养殖基地到国家级渔鲜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的转变,从海洋滩涂公园到国际化生态文化度假区的转变,从工业能源基地到旅游导向型创意产业综合体的转变,最终实现城市与乡村、陆地与海洋、自然与生态的平衡发展。
据如东县旅游局透露,从今年起,如东将通过政策扶持、基金引导等举措,推动旅游产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农贸产品加工产业、休闲养老等产业,让农(渔)民在参与共建黄海旅游胜地的进程中鼓起腰包。 记者 杨新明
编辑: 郭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