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西去取经只有法显一人回国
海路归来时曾漂到岛国耶婆提
活动现场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维中
法显西游天竺行程全图
南京市全民阅读领读者联盟合影
在茫茫白雪之下的古老山林里,“亲眼目睹儿子被杀”,“与马一起坠落悬崖”,“裸身躲进马腹取暖”……热映的《荒野猎人》中这些“虐心”的情节让很多观众唏嘘不已。
其实,这些情景并不是只存在于电影中。东晋时,60岁高龄的法显自长安出发西去取经,在之后的13年中,他走过尸骨累累的沙漠,踏过下面是悬崖的悬梯,经历了同伴的离开和死亡,终于取经回到都城建康。
3月26日下午,24部传世名著之一的《佛国记》在南京十朝大讲堂开讲,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维中讲述了法显的取经历程。
交汇点记者付岩岩
做沙弥的时候曾劝退抢水稻的土匪
下午两点,十朝大讲堂里坐满了观众,细细聆听着杨维中的讲解,不时翻下手中的《佛国记》。讲堂中的杨维中介绍说,《佛国记》又名《历游天竺记》、《昔道人法显从长安行西至天竺传》、《法显传》、《历游天竺记传》等,一卷。该书是东晋时期法显撰写,记叙了法显与同侣西行取经的全部行程及其见闻。
“公元399年的时候,法显近60岁,有感于当时中土佛教律藏的残缺,于是发心要西行求法,当时有慧景、道整、慧应、慧嵬4位法师跟他同行,后在途中又遇到6位同伴一起西行。法显的行程有5个阶段,由长安西行至沙河、西域记游(新疆和中亚相邻的一段)、天竺记游(现在的印度)、师子国记游(斯里兰卡)以及海路归国。”杨维中说。
“法显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到达印度的中国人,是以陆路去,海路回,完整地贯通了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者。”杨维中介绍,法显这位60岁西行去取经的高僧其实从小就显露出勇敢的品质,以及对佛教教义的高度认同。法显做沙弥时,有一天和十几位同伴到稻田里面割水稻,这时候,有土匪来要抢夺他们的稻谷,其他的沙弥都害怕得跑掉了,只剩下法显一个人没有动,而是告诉土匪,如果你们需要,就随便拿去吧,但你们要知道正是你们昔日不做布施,现在才陷入饥饿贫困的状态,如果你们现在再抢劫,以后恐怕会遭受更多的灾难,那些土匪听后放下水稻跑掉了。
穿沙漠过悬崖经历同伴的去世
“法显西行取经的路上,遇到了困难重重。第一次面临生命危险是在沙河这个地方,《西游记》里面也写到这个国家,由敦煌朝西,有一段沙漠,这个沙漠现在叫无人区。”杨维中介绍,法显书中记载的也惊心动魄,“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徧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杨维中解释,“恶鬼”是一个心理层面的词,大风吹过来,昏天黑地的什么都看不见,那形状像一个恶魔一样,如果遇到了“恶鬼”和热风,没有一个人能活下来。“在沙漠中走的时候,空中没有飞鸟,地面没有奔走的野兽,看着前人死后留下的尸骨才能确认方向,这是踏着前人的尸骨朝前行走。法显在沙漠中走了17日,才到达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县)。”杨维中感慨道,法显所经历的艰险真是难以想象。
杨维中接着讲道,法显到北天竺境内时,又来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方,法显这样描绘:“其道艰阻,崖岸险绝,其山唯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投足无所。”“几百米的悬崖下,印度河奔腾而过,让人看都不敢往下看,法显只得攀着悬崖上的悬梯,抓着绳子蹬一脚跨到下一道绳子,大约跨过了七百道悬梯才过去。”
杨维中说,这些情节平时我们只有在电影中才能看到,但是当时60多岁的法显却亲历了这些艰险。而且不仅仅是经历了恶劣的环境,法显还经历了心灵上的磨难——在翻越小雪山时,因为山上常年积雪,非常冷,同伴慧景得病圆寂,本来四大皆空的高僧法显也流下眼泪,悲号难道这是天命吗。但最后法显还是带着同伴故去的伤痛,重新踏上了征途。
到师子国已是“山川草木,举目无旧”
“法显在长安出发时,有慧景、道整、慧应、慧嵬4位法师跟他同行,在路上又遇到了智严等6个人,共11人,但这些人后来或返回,或圆寂,最后只剩下法显、道整二人。”杨维中介绍,与法显相伴一起到达中天竺的道整,因为有感于天竺佛教戒律的完备以及僧众威仪的严整,决定留居中天竺。法显的本心是想让戒律在中国流传,所以选择了回去。这样,法显一个人踏上了征途。“法显在这一拨11个僧人里面,他是领袖,他的品质,他的意志力,是最坚定的。”杨维中说。
法显后来独自来到师子国,因为他离开汉地多年,同伴又一个个离开,最后法显所接触的都是异域人,“山川草木,举目无旧。”有一次法显在朝拜的时候,忽然看到玉石做的佛像旁边有商人带来的东晋的丝绸扇,“不觉凄然,泪下满目”。杨维中介绍, “这是法显第二次流泪,第一次流泪,就是他的同伴慧景在小雪山死亡的时候。”
海路归来时曾漂到岛国耶婆提
杨维中接着讲道,法显在师子国停留了两年有余,在公元411年夏,他带着从师子国以及中天竺所求得的总共9种经律写本,搭乘商人的船舶,踏上了惊心动魄的归国行程。
商船东下两日,便遇到了暴风雨。风大雨狂,船在暴风雨中有漏水的现象,法显等人在大海之中漂流13个日夜,靠上小岛,修补了漏船。随后,商船继续前进,在海中随波逐流90余日,到达一个名叫耶婆提的岛国。法显在此国停留5个月,终得以找到另外一艘前往汉地的商船。
关于耶婆提国,通行的解释或是将其考订为爪哇,或是苏门答腊岛。但上世纪有欧洲学者曾经提出来,法显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人。近些年,人民日报之前的一个记者连云山在他所写的《谁先到达美洲?》中,认为船在失去自己的动力,主要靠风帆航行时,就是顺着洋流转的,由洋流来推动,所以耶婆提不会是印尼,船在海上飘了90多天,应该是到了北美洲的一个地方。
在活动最后的提问环节,有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提问: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应该从法显这里学到什么?杨维中说:“在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艰险,特别是道整留在了天竺而法显却一定要回来,就是因为法显出发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戒律带回来。法显的精神就是做任何事情,一旦立了大志,不管经历多少磨难都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编辑: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