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茹:器有魂魄匠自谦恭 愿为匠人终此一生
总觉得自己还是孩子,而回首发现,遇到法律也已经十年。想想来时路,知道自己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从拒绝,到接纳,到投入,到热爱。选择了检察,选择了公诉,就想着尽力做好,不留遗憾。
跳脱欢腾
2006年11月,成都南三环
我在初冬的暖阳中懒散的窝在大学教室的椅子里,听着教宪法的黄老师斗志昂扬的讲宪法的“限权保权”,右手从包里摸出手机快速的盲打短信,约同宿舍的姐妹们中午去巧面馆吃饭。17岁的每一分钟都闪耀着快乐的因子,我加入了学校报社,一心要转到新闻专业,未曾想过以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
2009年11月,成都双流县
新校区的图书馆有宽大的桌子,我每天将双肩包扔在桌子上之后就去书架上请出厚厚的元照法律英语词典,囫囵吞枣的翻译美国公司法的判例。学了三年,终于体会出法律的乐趣,开始认真的学专业课,教刑法的侯老师送了我他的专著,扉页上手写赠言“为了理想的正义”,但那时觉得刑法太过沉重,正义遥远飘渺,毕业后多赚点钱才是正经事。
毕竟,我的柜子里永远缺个包。
纸短情长
2011年11月,沛县正阳路
进入检察院已经一年多,我在公诉内勤岗位上忙忙碌碌的写调研信息、统计数据、兼做书记员。
我跟去看守所提审,里面光头纹身的凶汉斜眼看我“小姑娘你新来的吧”;
我跟去控申科接访,看着披麻戴孝长哭哀嚎的被害人不知道怎么开口;
我战战兢兢的打电话查询司法考试的分数,听到分数之后满心欢喜,想着明年满了22岁、过了司法考试、工作两年,可以任命助检员了。
2014年11月,沛县沛公路
每天上班必选动作:打开大统一软件,化身消防员扑灭小黄灯。
接触每个新类型的案子都要重新把张明楷的“太黄太后”请出来,在省院的检察资料库里面搜法律法规、类案判例,然鹅,经常还是一脑袋浆糊,理不出头绪。
我在每个审结报告后面写一堆证据分析,最后却不敢下结论,在科室讨论中战战兢兢等到最后发言却经常没有主意。
我觉得办案子真难啊,嫌疑人为什么都不按照犯罪构成去犯罪呢。
洗尽铅华
2017年11月,徐州泰山路
刚刚结束的公诉部门“退回补充侦查、自行侦查精品案例”的评选活动让我轻松了一点,而自己已经很久都没有真正的轻松过了。
每天睁开眼就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在案山卷海中扒拉出今天的事程表,在看守所和法庭上费尽口舌,听到来电来访的消息眉头就皱了起来,很少再义愤填膺地教育嫌疑人,也很难为被害人掬一捧眼泪。
我仿佛真的只是一名司法民工,在每日重复的工作中日渐麻木粗糙,身心俱疲。
所以,当要准备案件汇报台本时,我迟迟没有思路。
案件办理的十分成功,亮点纷呈,但如何串成一条闪亮的珍珠呢?
我闭上眼睛,让思想游走。
画面跳动起来,一个姑娘身着灰色针织和牛仔裤,悠闲的骑着自行车穿过故宫空荡的院子,满脸笑颜。
这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一帧画面,曾深深打动我。
办案是一门手艺活,与修文物异曲同工。
文物修复师们以高超的技术细致观察、驱尘洗拙、直击破损、精致修复,而公诉人则是以精湛的业务水平打击犯罪,修复社会关系,两者所需要的细致、精准和亲历是一样的。
工匠精神也在检察。
铸就匠心
我在公诉斗毛贼,虽然表面意义只是作为公诉人在具体案件中智斗毛贼,通过细致阅卷、精准引导和亲历司法层层突破嫌疑人的辩解。但我内心明白,在公诉工作,与嫌疑人斗并没有那么难,因为有证据,有事实,有法律。
真正难斗的毛贼,是自己的内心。
内心的小毛贼会在自己脚不沾地忙上忙下的时候大喊一声:“这项工作不想干了,那么忙那么累”;
会在特别艰难的筛查证据时朝自己喊:“怎么想要弄清楚这么难啊啊啊”;
会在犹豫定性的时候朝自己喊:“别费劲分析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内心的小毛贼
——懒惰、懦弱、拖延和劣根性
其实比真实案件的嫌疑人更难对付。
但不断与之斗争的过程也警醒自己:要勤奋、要负责、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强的业务水平、永怀工匠精神。
器有魂魄
匠自谦恭
愿为匠人
终此一生
(徐州市沛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 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