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我省河长制工作

23.11.2016  09:33

编者按:11月20日,《人民日报》以“水清岸绿生活美”为题,对我省有效推进河长制工作予以肯定,并作专题报道。报道以望虞河、丁万河为例,重点介绍了我省通过强化河长制责任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推动了河长履职尽责,实现了水清岸绿生活美的工作成效。报道总结了我省9年河长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做到了三点:一是有人负责,提升执行力;二是有人管总,形成治理合力;三是贵在坚持,建立长效机制。

                                                                                                江苏推进河长制经验 强化问责
                                                                                                        水清岸绿生活美

52岁的丁建福怎么也没想到,现在居然养成了晚饭后散步的习惯,“村前的顾家渎,过去就是条又黑又臭的小河沟,现在河里水清、岸上树绿,一路美景就走到了太湖边”。

从丁建福家所在的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西村出发,沿顾家渎向南一公里,就到了碧波万顷的太湖。冬日的斜阳照着波光粼粼的太湖,波涛声声,太湖水的清新气息氤氲在空气中。丁建福说,前些年村子附近的小河沟又黑又臭,太湖虽近,却感觉不到水乡的美。如今,少年时那湖光山色、帆影点点的“太湖美”又回来了。

臭水沟变身清水湾,多亏有了河长。”丁建福口中的“河长”,指的是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后无锡推行的“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水环境治理和水质改善。9年河长制,无锡连顾家渎这样只1公里长的小河都纳入管理,全市建立起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村支部书记、主任的四级河长队伍,5635条河道全部实行河长制管理,织密了一张全面治水的天罗地网。

河长制最大的特点是强化问责、提升执行力。”无锡市水利局负责人介绍,因为有责任、有考核,河长虽是虚衔,做的全是实事,他要对河道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和断面水质达标负领导责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多部门推诿扯皮的问题。

河长上岗,水质变样。无锡实行河长制一年后,该市辖区内79条主要河流考核断面达标率就从53.2%提高到71.1%。2013年,无锡13条主要入太湖河流检测断面全部消除劣五类。

望虞河,南起太湖沙墩口,北至长江耿泾口,流经无锡、苏州两市,既是太湖向长江的泄洪通道,又是引江济太的调水通道。站在无锡新区段的望虞河边,但见水清岸绿,几只白鹭在水面上轻盈翻飞。

2008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在太湖流域推广无锡河长制经验,包括望虞河在内的15条主要入太湖河流实行省市两级“双河长制”,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从而解决了流域治理的管理难题。望虞河通过连续多年整治,控源截污、重构水系,保障了长江太湖间这条清水通道。2011年6月开始,江苏省实施严格的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禁止在工程范围内进行任何建设项目。

2012年,江苏河长制再出升级版,将主要目标由原来的“水质达标”升级为集“生态安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为一体的河道全面长效管护,河长制也在全省13个设区市全面实施。在苏北,许多污染、断流的河道成功变身为清澈的河、流动的河。

丁万河,流经徐州老城区的一条排涝泄洪河流,过去两岸分布上百家污染企业、十数个煤炭码头,雨季满河污水,旱季河道黑臭。“就是徐州的一条‘大下水道’,可脏啦!”家住丁万河边的鼓楼区居民赵女士讲起来直皱眉。

2012年前后,徐州开始实施河长制,市、区两级用一年多时间关闭所有沿河污染企业和煤炭码头,彻底解决工业废水污染问题,随后又连续实施河道整治、园林景观及交通配套工程。如今,丁万河的水质已由原来的劣五类提高到三类,沿河绿地、步道、小游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赵女士笑说:“过去别人叫咱是‘徐州龙须沟’,现在俺们说咱是‘徐州小江南’!

【记者感言】

黑臭河道,是许多地方群众的烦心事,他们弄不懂:为什么那么多部门管不好一条河?发源于无锡的河长制在江苏已走过9年,充分显示出治河的强大生命力。河长制为何管用?关键是做到了三点:一是有人负责,河流出了问题,河长难辞其咎;二是有人管总,九龙治水,得有人协调,才能形成合力;三是贵在坚持,改革措施既然有效,就应该成为长效机制。(人民日报记者 申 琳  责编:厅办公室 栾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