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莫元花:带领姐妹“绣”前程
“两秒三针手不停,千针万线织锦绣。”17年来,她用一枚小小的绣花针,带领全镇3000多名姐妹走上脱贫致富的锦绣之路。她就是来自宝应县鲁垛镇的莫元花,今年36岁,刚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省巾帼创业能手。
“当年,父亲从常州带回的千根丝、万根线,不仅孕育出水乡妇女创业致富的五彩线、幸福线,也融入我的青春线和奋斗线。”莫元花感慨地说,”我能有今天的发展,都要先感谢我的父亲,他是我的领路人。”
上世纪80年代,水网密布、湖荡交织的鲁垛镇,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多少年来,这里的乡亲们以荷藕为邻,以打渔为生。莫元花的父亲莫学春从沈阳军区“钢铁英雄连”退伍,为了谋生,赴常州乱针绣研究所学习。1989年,学有所成的他从常州带回几团丝线。就是这几团普普通通的丝线,给贫瘠的里下河水乡带来了一抹亮色。
1989年,莫学春带着10个女工,开办鲁垛镇第一家乱针绣小作坊。创业之初,没有资金、没有品牌、没有订单,老莫硬是靠着军人那股不服输的劲,闯出一片天,成为鲁垛镇乱针绣产业的奠基人。
莫学春有一句口头禅:“水乡人穷怕了,哪怕绣花针戳出血,也要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绣出一片新天地。”受父亲影响,1998年,莫元花的哥哥莫元国毅然放弃上海锦江饭店国家二级厨师的优厚待遇,回乡办起鲁垛第一家乱针绣企业——国凤刺绣厂。2001年,莫元花从连云港外事学校毕业后,当了一名飞针走线的绣花姑娘。
一架绣绷,承载着无数次穿针引线。为练习劈丝,莫元花先把一根丝线分成两半,再分成四丝、八丝、十六丝,一直分到一百二十八丝。为逼真表现花的色彩、山川气象和人物造型,她对着实景和镜子反复揣摩,每天工作15个小时,甚至连睡觉做梦都不停手,仿佛变成传说中的千手观音。
2002年,莫元花历时两年,用1800万针绣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画面上的蒙娜丽莎露出甜美微笑。中国绣娘赐予她新的神韵,赋予她一种更有质感的生命。
近年来,莫元花创绣的多幅作品频频获奖并亮相国际舞台,绣品《归程》作为省政府赠送给香港的礼物,《万里长城》赠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奥运会水上场馆图》赠送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她指导所绣的北京、上海、天津火车站3幅作品蝉联3届国家级展销金杯奖。2015年,《丝路》捧回国家级“百花杯”奖。
手把银针舞翩跹,牵来锦丝化彩虹。为带动更多农村妇女脱贫致富,莫元花与县职教集团联合开办乱针绣职业技能中专班,多次邀请苏州、常州等地的刺绣大师来鲁垛传授技艺,并担任鲁垛镇“锦绣丝路”刺绣行业妇联执委,把自己总结研发的“16系环节操作法”悉心传授给家乡的姐妹们。
鲁垛镇三新村党支部书记周国权说,“全村300多名妇女跟着莫元花学刺绣。妇女们在家刺绣,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照顾家庭,田也种好了,我们村几乎没有留守儿童。”新中组的川妹子陈晓华,通过莫元花的传帮带,成为一名心灵手巧的鲁垛绣娘。2010年,她家不仅翻盖了大楼房,还创办“添彩绣苑工作坊”,培养新生代绣娘十多位,销售产值超过百万元。
一根丝线拴住一个家庭,催生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鲁垛镇镇长陈婷婷骄傲地说,乱针绣产业已成为全镇不折不扣的富民产业,如今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鲁垛镇建立占地50亩的乱针绣文化产业园,20多家乱针绣企业和工作坊入驻园区,拥有省级刺绣大师、省名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5名。三千绣娘闻名全国,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销售产值达3亿元。宝应被评为“中国乱针绣之乡”,鲁垛镇乱针绣文化产业园获得“中国乱针绣文化产业园”称号。
如今,莫元花还有一个“锦绣计划”: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创办中国首家乱针绣网上传习所和乱针绣培训基地,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让更多农村留守妇女学会乱针绣技艺,走上脱贫致富的锦绣之路。(扬人才 何瑞琳)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