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京津冀要协同发展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教授
2014年11月1日至12日,APEC期间,北京出现了久违的湛蓝天空。网友们将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2014年年底,“APEC蓝”一词被“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遴选为2014年度十大科技热词之首。
然而,“APEC蓝”得之不易。在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等多地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才保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可以说,“APEC蓝”是中国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
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如何进行?每个区域的责任义务如何划分?未来还有哪些工作要做?带着这些问题,《法制晚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教授。
【原则】
协同发展需分清义务和责任
法制晚报:如何才能有效治理北京的大气污染?
常纪文:应该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里去考虑,因为北京做的贡献再大,河北省要是不采取进一步的防治措施,北京的努力也是白费,而且只是北京市一个城市做大气污染防治的成本会很高。
法制晚报:京津冀协同防控大气污染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常纪文:国际法气候变化中有个原则叫“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这个原则可参照适用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中。这个原则是指治理大气污染,三地都有义务和责任,但根据不同的能力和情况,所承担的责任应有所不同。
京津冀要协同发展不能是一笔糊涂账,搞合作必须先分清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收益,否则合作不可持续,更何况三地经济实力差距很大,大家都会有顾忌。
现在京津冀正在搞污染源摸排解析,包括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等,搞清后再明确各地减排责任,会更易接受。
【资金】
北京可考虑支援河北治污
法制晚报: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角色有何不同?
常纪文:分清责任后,北京可以考虑每年拿出一部分环保资金给河北治污。北京市过去一年和今后几年准备治理大气污染的经费大约7600多个亿,拿出几百亿给河北要比单纯用在北京效果好。
但必须签订区域协议,不能是一笔糊涂账。比如北京市每年给了河北多少亿,这些钱都用在哪儿了?如果用于污染治理能否完成任务?是否达标?要让北京的环保专家、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去验收。如果未达标怎么办?援助期限是几年等都应约定。
总的来说,钱的使用必须要有可审计性,要可追踪、可评估,还要可核查。
法制晚报:三地情况毕竟差距很大,未来治污如何操作?
常纪文:协同发展应在三地范围内设定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浓度标准、总量指标、收费标准等。北京和天津排污收费标准已提高了8到20倍,河北还没有。
接下来还必须统一产业结构,不能再局限于各个省市的尺度来搞经济,应该在协同发展的范围内统一规划产业结构。我建议由中央统一强行规定,三地一张图,由中央顶层设计,地方只能服从,然后给一些地方以补贴,发达地区给落后地区补贴或者援助,只有这样雾霾治理才有希望,不能再单纯靠协调。
法制晚报:京津冀协同发展,环保蓝图如何规划?
常纪文:现在正在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之所以一直没出来,就因为涉及到各方利益比较难协调。
这个规划我也参与了,里面有不少生态保护项目,譬如河北省的白洋淀是否考虑要重点建设,因为这里的湿地保护对京津冀生态保护作用很大。此外,我们建议采用“多规合一”的原则,有可能被采纳。
【法规】
三地城市发展要统一规划
法制晚报:“多规合一”指什么?
常纪文: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个规划要统一协调,包括统一规划方法、统一规划尺度、统一规划标准等。
如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必须考虑土地使用,每个地方要把基本农田划好不能突破;特别是要将环保作为城市规划底线,包括工业规划必须以环保为条件;哪个地方要建生态绿芯;每个地方绿化率最低是多少?哪个地方搞工业?哪个地方搞教育?都要在多规合一视野下进行。
“多规合一”已在全国个别地区搞试点,环保部和发改委正考虑是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呼吁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推多规合一。
再有就是要推城市发展边界,三地要把各自的城市边界划分清楚,只能在自己城市边界内搞集约化发展,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路修到哪里,房子就建到哪里,不能再摊大饼。
法制晚报:不少地方都想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车发展地方经济,您对此怎么看?
常纪文:现在有个别城市打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旗号,城市面积扩大了好几倍,这是否符合协同化发展的要求,值得评估。城市发展未来应该走精细发展之路。
“APEC蓝”思考
1.动态管控排污应推广
根据有关数据,2014年北京市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总体上比2013年和2012年有改进,有成就。主要是北京市做出了很大贡献,比如在五环内企业取暖不允许烧煤和烧油,只能用电或气取暖。
在APEC期间,北京市采取了一些临时措施: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限制甚至关闭了一些企业的产能,监管干部、乡镇干部和街道干部上街巡查等,取得了极大成效。常纪文说,“APEC蓝”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说明通过管制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APEC期间还积累了一个经验,就是对污染排放实施动态的流量管控。”常纪文认为,京津冀协同治污也应该这样,由环保部统一对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监测,拿到数据后每天发布第二天环境质量预报,如果是重污染天,马上削减排放;如果预报天气较好,排污量可适当提高,但年排污总量不变。
2.临时性措施不宜常态化
是否应将这些临时措施常态化?常纪文认为,不能把所有的临时性措施常态化。治理环境是为了人生活得更舒适,如过多地关闭企业产能,经济将无法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环境治理就失去了意义。
市安监局统计,2007年,本市存在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危害的企业大约有12000多家,到2013年再统计时只剩7000家左右。
3.经济发展应受环保“约束”
常纪文表示,雾霾污染是任何一个大国在原始积累和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它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相协调的结果,贸然说一下子就能克服雾霾污染是不成熟的表现。
习总书记说2030年我国的碳排放达到顶峰,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总量高峰可能会比碳排放高峰提前5年。也就是,大气污染严重局面可能至少还要持续5-10年。当然,雾霾很可能通过各方面坚决的手段有所控制。
盲目关停企业是不现实的,应该在发展中解决污染问题,未来的经济发展必须把环保作为约束性条件。对已有的企业要慢慢改造。
【场外观点】
天津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魏康利
行政执法联席会议是近些年在行政执法领域行之有效的执法模式,在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执法中,应当采用这一执法的协调机制。
应建立跨区域的环境治理“巡视”机制。为此,联合委员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划分出京津冀三地重度污染区域,然后确定环境治理“巡视”时间、“巡视”内容及问题单位和个人的处理方案。
“巡视”小组进驻各环境污染区域,在媒体上公布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接受公众举报环境污染信息。
此外,为了实现环境执法的高效、统一,应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搭建环境执法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环境执法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京津冀统一的环境治理信息网络。
观点二
三地统一立法
避免各自为政
河北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大为
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北京市走在了全国立法前列,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并不适用于津冀两地,应对区域大气污染,有必要制定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应由总则、统一联动原则、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机动车及以石油为燃料的机械、石化标准统一、扬尘防治、减排奖励、监督与管理、法律责任等构成。
三地统一立法,目的是避免各自行动,治理大气污染效果不佳的现象。
其中,排污权交易包括强制碳排放权及自由碳排放权的确定方式;扬尘防治,在落实工业、建筑、矿山、堆放场所的防治外,对于农业季节性扬尘,应以发展农业碳汇来避免,规范提倡农民进行免耕、间耕、垄耕。
对于依法采取节能减排技术,提升生产结构或者节能措施的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及社会组织,依法确定奖励制度。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部分,可以借鉴北京市的处罚方式甚至更为严厉。
(文/记者汪红)
原标题:政协委员:京津冀要协同发展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