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人次刷卡享受养老服务 南京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1000多平方米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在这里除了刷卡吃饭、享受助浴、助医服务,也可以与邻里亲人打毛线、聊天。昨天上午,南京民政局“民生实事主题”报道在秦淮区秦虹街道悦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拉开。作为南京市政府今年十件实事中的一件,助餐养老关系到全市130万老人的“生活日常”。目前全市1230个社区中,已建成上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00个,具备助餐、助医、助急等养老服务能力,政府将其建好后交给专业社会服务组织。在居家养老外,民政部门昨日天还发布了全市低保救助、残疾人生活及护理补贴等方面的利好。
助餐刷卡老人319.9万人次
今年截至到11月底,南京市共有1200万人次老人刷卡享受在社区的各项养老服务,其中319.9万人次为助餐,超过总数37%,其他的是助浴、助医、助行、家政上门等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在社区正在全面铺开。“全市有5.6万老人开通了市民卡助餐功能,每天有4万人次刷卡吃饭。”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发展处陈永科长介绍,为保障老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得到专业的服务,近年民政部门对服务组织进行培训,以奖代补,目前南京市具备助餐、助浴、助急等养老服务能力的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有217个,在各社区或街道中心为老服务。
“去年在中心刷卡吃饭的老人占刷卡总数的80%,今年因为服务种类齐全,仅仅是来吃饭的老人在减少,他们需要的其他服务在增加。”陈永介绍,购买专业的社会服务,政府今年的力度加大,因为有财政资金兜底,先前社会组织自己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的市场风险小了,大量的专业组织渗透进入社区,秦虹街道悦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秦淮区和秦虹街道拿出场地投资硬件,招募上海悦华养老团队进来,政府与社会企业一道,依托规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立中心厨房,每天上午开始,配好的饭菜经过分盒送往附近的社区,不仅供应岗虹苑附近的居民,周围居民也都得到实惠。
中心厨房辐射效应显现
今年南京市推行的“中心厨房”配餐送餐形式,由具有餐饮许可资质的专业组织运营,通过各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为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截至今年7月,全市建成45个中心厨房,辐射400多家助餐点。
老年人助餐工作过程中,既有针对老人的补贴,又有针对助餐机构的补贴,传统的人工管理难以满足管理需要。南京市民政部门与市民卡公司联手,尝试通过市民卡平台绑定老人的助餐信息,此举既保证财政补贴资金的安全、统计准确,也确保运转规范,让助餐企业和单位能及时拿到各项政府补贴。
残疾人发放生活护理补贴
今年元月起,南京市财政第一次为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对象是低保家庭内的残疾人;低保家庭外无固定收入的智力、肢体、精神、盲视力重度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2倍以内的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特殊困难残疾人;无业无固定收入和低保内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对象为:残疾等级评定为一级或二级、需要长期特殊护理消费和照护服务支出且时间持续6个月以上的残疾人。
生活(护理)补贴的标准是低保家庭内的重度残疾人,按低保标准50%发放。南京目前城乡低保标准为750元/月,即再发放375元;非重度残疾人按低保标准的25%发放,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按40%发放。此外,低保家庭外的无固定收入智力、肢体、精神、盲视力重度残疾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100%发放;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2倍以内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特殊困难残疾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60%发放。
无业无固定收入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按低保标准的40%发放补贴。
护理补贴由现金+服务实现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130元/月·人(其中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中居家重度残疾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服务组织提供400元/月·人标准的助残服务)。据统计,目前全市持证残疾人数量为125295人,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约49305人,实际领取补贴的数量到12月下旬完整统计。
医保自付救助比例达85%
今年,《南京市医疗救助办法》出台,救助对象拓展到低保、边缘困难人员、特困供养人员、60年代老职工、孤儿、重点优抚对象、特困职工和因病致贫人员等8类对象近15万人。救助从“一般门诊”、“门诊大病”到“住院治疗”全方位给予救助,既确保重大疾病无后顾之忧,又避免小病大支出。救助标准提高。对困难群众“医保范围内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到85%,住院和门诊大病年度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普通门诊救助年度累计可达2000元。此外,对低保等常规救助对象以外因病致贫人员,在临时救助基础上,每年给予最高1万元的医疗救助。
据介绍,截至今年9月,全市共实施医疗救助32.43万人次(住院救助3.85万人次,门诊救助28.58人次),总支出1亿元(住院救助7899.53万元,门诊救助2110.67万元),已达到去年全年的支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