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延伸产业链做大加工业 助农民解决卖粮难

17.11.2016  16:34

        一进入秋收季节,刘昌明就忙碌开了。这位50出头的农民是海安县季和米业公司负责人,公司每年加工大米30万吨。30万吨是什么概念?海安县水稻种植面积近70万亩,即使全县的稻子全部卖到这里,还不够加工的,因此需要从周边的东台市和如皋市购进原粮,当然刘昌明出的价格也高,比别人每公斤高出五六分钱。企业还成立了合作社,拥有3万多亩种植面积,种的是市场上走俏的南粳系列,订单收购,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0.20元左右。“这些天,车间里24小时不停在加工。”他指指门口的运河说,夜里加工好的大米,早上就装船运到上海超市了。

        像这样的粮食加工企业,海安县大大小小有65家。“本地的稻子根本不够加工的。”海安县商务局党委副书记陆学祥说,这些加工企业需要从外地购进大量原粮,因此,海安成为苏中以及苏北部分地区的原粮输入地,稻谷价格明显比外地高,本地146个种粮大户基本不存在卖粮难问题。而加工企业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十分注重品牌打造,像季和米业加工的大米,已成为江苏省著名商标,由麦德龙超市专销;县内另外一些加工企业也都把产品打进了各大连锁超市。“这么一来,整个粮食产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还有一个有趣现象:近年来,由于水稻收割基本实现机械化,烘干设备也增加很多,机械收割和烘干时会磨损稻壳,形成谷外糙。谷外糙超标的稻谷是不能进入国家最低价收购的,因为长期储藏容易使稻谷发热进而发霉。但这种稻谷加工企业不挑剔,由于是即购即加工,企业不但对稻谷的水分含量可以放宽,对谷外糙超标的稻谷更是欢迎,因为可以提高出米率。

        记者近日在粮食收购一线采访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哪里的粮食加工企业发达,产业链拉长了,哪里的农民就不愁卖粮难,而且还能卖出好价钱。

        靖江市水稻种植面积30多万亩,那里有我省规模最大的粮食物流园,不过物流园的粮食都是外地、外省的,靖江本地的粮食一般都卖到加工企业了,因为该市有大大小小28家粮食加工厂,本地原粮还不够这些企业“”的,因此,记者赶到靖江一家进入最低价收购名单的粮库采访时,却被告知一粒稻子也没收到,全部去了民营加工企业。宝应县也是产粮大县,该县有一家省内外出名的粮食加工销售企业——宝粮集团,集团与县内680多名种粮大户结成产销合作关系,种植15.2万亩口感好、米香浓的稻米品种,企业不仅保证高于市场价收购,还提供免费运输和烘干服务,并给种植户补贴农业保险费、免费聘请专家定期指导和测土配方,售粮农民还能参与二次分红,这些农民自然不愁卖粮难了。

        做长产业链后,加工企业还能引导农民引种优良品种。位于泗洪县的苏北粮油公司就对种粮大户承诺,只要是南粳9108的稻子,有多少收多少,每公斤价格比普通品种高出0.2元。公司还在盐城设立了一万多亩种植基地,确保优质原粮供应。有感于本地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较少,靖江市绿之源米厂厂长陆焕之今年还特意牵头成立了冠华稻米合作社,目的就是让社员种植优质品种、实行订单收购。“我们已在苏锡常打开市场,那边的消费者特别青睐南粳5055,虽然价格贵一点,可丝毫不影响销售。

        正因为近年来国内粮价低迷,未经加工的原粮无论在销售上还是价格上都处于劣势,一些种粮大户开始延伸产业链。溧阳市别桥镇种粮大户王海斌2010年就购置大米加工机械,除了加工自己生产的稻子外,还收购周边农户的原粮进行加工,几年来,“海斌米业”的无公害米在苏州、无锡和浙江宁波建立起良好口碑,也给他带来丰厚利润。受王海斌影响,溧阳市另一位种粮大户汤芳伢去年也购置了一条大米加工线,加工了15万公斤大米,全部真空包装销到本地和常州。“去年,稻子因雨水太多质量下降,没卖出好价钱。可是我在加工这块赚到了30多万元。”汤芳伢说,今年稻子开始收获后,加工线同时开工,到16日已加工了6万多公斤,多家本地和外地的超市主动找到他,要求销售他的“汤大伯大米”。

        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粮食高库存近期不会改变,收储仓容将持续紧张;进口粮食数量连年呈上升势头,国内外粮价倒挂严重。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最低价收购粮食的压力很大,很多粮食需要通过市场渠道消化,而市场价往往低于最低收购价,如果完全依赖卖原粮,种粮农民很难实现增收,收入甚至有可能下降。但是,延伸了产业链,做大做强粮食加工业,直接与市场对接,就能在加工和流通环节增加附加值,农民卖粮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地方政府扶持粮食加工业和流通业,实际上就是在扶持种粮农民。”这位负责人说。(朱新法)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