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租赁为船舶工业插上翅膀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出简化船舶、农机、医疗器械、飞机等设备融资租赁相关登记许可或进出口手续。金融租赁通过将船企、金融机构、装备运营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当下处于低迷不振的船舶工业和海工装备业提供资金便利,带动船舶工业、海工装备制造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我国蓝色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破解船企融资难题
几年前欧洲出台的《LeaderSHIP2020》就曾明确表示,融资已经超过技术能力成为赢得订单的关键。因此,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各项融资方式将是船企谋求转型发展的坚强后盾。
长期以来,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航运、造船、海工等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一片萧条,欧洲几家大型银行相继叫停或收紧船舶融资业务。在国内,船舶融资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银行业人士表示,其原因一是当下我国造船业产能过剩,在世界经济回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银行对待船舶贷款持谨慎态度。二是出于惯性操作和风险控制等原因,我国船舶融资市场几乎均将目标集中于屈指可数的央企和国企背景的船东群体。而众多货源充足的中小船东和单船公司,却因难以满足银行对财务审计制度和船舶管理经验的要求,取得贷款的难度很大。
在上述背景下,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逐渐占据上风,而其中的融资租赁业务日渐被看好,目前,全球固定资产投资有近三分之一是通过融资租赁完成的。世界船舶融资租赁模式主要有英国税务租赁、德国KG模式、新加坡海运信托计划等。融资租赁已成为船舶融资市场的主渠道,与其他融资工具相比,这种模式减轻了航运企业的财务负担,具有减轻承租人的资金压力、保障船厂可持续经营、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机会等独特优势。
由于融资租赁具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特点,十分有利于开展装备制造业的跨境租赁业务。我国融资租赁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利用外资引进设备的同时,也开始了助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尝试。早在1987年12月,原东方租赁就和日本东方租赁株式会社合作,把我国广州黄埔船厂制造的一艘1.8万吨的散货船,以750万人民币的价格租到北欧,开了融资租赁服务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先河。近年来,逐步发展壮大之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将触角伸向这一领域。放眼国内,已经有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海油租赁、国银金融租赁、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中集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远东宏信有限公司、中航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等十余家融资机构涉足这一领域。
以船舶融资方式看,金融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船舶融资的主要渠道, 2014年,船舶租赁业务余额达到了659亿元,同比增长8.6%,金融租赁在促进船舶工业航运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产能过剩成为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拦路虎。在《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下,航运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也成为金融租赁行业在拓展业务时必须面对的挑战。《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等政策,也都为船舶、海工装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间。2013年7月,国务院出台《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提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转型转产,其中,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我国船舶、海运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它具有融入与融资相结合的特点,以融入实现融资,能够深入船舶工业、航运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将制造商、融资机构、运营商业紧密结合,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对接,有效地连接了供给和需求,带动先进设备投资和技术升级,扩大船舶工业订单需求,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同时,也为航运企业渡过难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金融租赁公司船舶租赁业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业务品种多样化,租赁物从传统的散货船,油轮到集装箱船船、液化天然气船、海工天然设备等,分布更加均匀。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发挥金融租赁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创新开发结构性租赁、联合租赁的产品,资产从境内到境外,每个月度战绩不断提高,国际化竞争力巩固增强。三是社会价值逐步呈现,据统计,2014年民生金融租赁、国银金融租赁、交银金融租赁等累计定造近300万载重吨船舶,为我国造船业贡献了大量订单,促进了船舶工业的产能消化和转型升级。
对船舶企业来说,金融租赁能大大缓解资金压力。2013年11月,工银租赁为助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出口,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融资协议,用于支持购买太平洋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51艘海洋工程辅助船,并出租给法国波邦集团。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巴西期间,工银租赁已经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一个总额30亿美元的海工装备资产租赁协议。
2014年年初,民生租赁在东疆完成了我国第一单、总价7.4亿元的船舶融资租赁出口业务,是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将购买的江苏南通三艘船租给境外的公司。
加速船企走出去
2013年一部《大国重器》的纪录片向世人展示中国制造的魅力。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以高速铁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大型液化天然气船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走向世界。自从2013年年底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视察工银租赁后,融资租赁支持中国制造“走出去”更成为业内的普遍关注,并且融资租赁可以促进我国设备制造业出口、提高外汇资金利用率、实现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已成为业界共识。目前我国融资租赁继续大力支持国内高端装备“走出去”,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中国信用保险公司为促进国内设备出口,支持出租人规避租赁项目所在国政治风险及承租人违约风险,开设了海外租赁保险。2006年中国信保通过海外租赁保险支持我国通讯设备企业首次以租赁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并顺利进军欧洲电信市场。2012年7月1日,由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试行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的通知》正式实施,对在东疆保税港区开展的融资租赁货物出口,试行退税政策。这一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制造“走出去”。
南通中远船务总经理倪涛认为,船舶是结构性过剩,租赁公司选择优势船厂投资,能缩短企业应收账款账期,加快资金回笼,帮助企业尽快投入到下一轮生产,对整个产业链转型非常有利。
国家开发银行船舶融资中心、船舶融资业务一处副处长魏方说,2008年,BDI指数达到顶峰,“中国因素”这个词也频频出现,中国企业的身影活跃在世界舞台的各个角落。如今,市场仍在经历漫长的寒冬。产业和金融界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寒冬,金融租赁就是将产业和金融联系的一个很好的行业。“走出去”的重点不是国外,而是国内。“走出去”,不是一个企业,一个金融机构、一个技术机构等单独走出去,需要形成“复合型中国因素”,“抱团”一起走,这样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从以前的经验来看,有些“走出去”的个别企业,由于后续资金链断裂,最终败北的案例不在少数。因此,不仅是在交易结构上不仅是形成合力,在行业发展模式上形成合力。一些企业和机构在国外已经设立了海外经营网络,这些资源便可以充分利用。如果等到出去以后再重新设立和整合,成本将会大幅提高。同时,需要培养更多产业+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关于“走出去”问题,很多具有中资因素的企业、金融机构、技术机构等都已经达成共识,但仍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完整布局。需要 “算大帐”,而不是“算分帐”。上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为鼓励船厂发展,日本政府向航运企业造船提供优惠税收商业贷款贴息等优惠条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提高船企竞争力。
因此,“走出去”的重点是把功课在国内提前做好,剩下只是一个跨越国界的问题。不要为了“走”而“走”,因为“中国力量”不仅仅是“走出去”,还需要活下去,船舶工业、海工装备制造也应该像中国中车一样,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
延伸阅读 船舶融资租赁概念
船舶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船舶的特定要求和对船厂的选择,出资向造船厂购买船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分期支付租金的一种融资模式。在租赁期内船舶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船舶所有权即转归承租人所有。
在船市低迷时,租赁公司还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资金优势,通过对航运、造船市场认真分析,选择合适的船型向船厂批量下单,然后以适当的租金水平出租给需用船的客户(如航运企业或需要运力的大型制造企业等),从而支撑船舶订单,帮助航运、造船企业渡过难关,促进航运产业平稳发展,形成多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融资租赁还可以发挥投融资相结合的特点,促进航运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稳健发展。一是支持优质航运企业在航运周期低谷时进行兼并收购或者以低价购买船舶,帮助其实现低成本运力扩张。二是支持船队结构优化调整,淘汰老旧船舶。三是调整船厂过剩产能,促进造船业技术进步和平稳发展。
金融租赁业的迅速崛起对解决中小船企融资难题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目前,船舶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船舶融资渠道。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便开始开展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并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和规则,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传到欧洲,70年代扩展至南美、亚洲和非洲,80年代全球开始普遍接受较为统一的融资租赁概念。
中国融资租赁的概念从80年代初开始引入,其原始动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引进国外资金和设备寻找"出路",这也导致了当时社会普遍对融资租赁认知程度有所偏差。9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应收账和坏账激增,使得国内租赁业濒临行业性破产。直至2007年银监会颁布新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银行获准涉足租赁市场,租赁业浴火重生,在国内再度受到各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