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市,紧扣“创新驱动”这个关键词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火车头;创新,是企业实现永续发展的关键词。
采写“产业强市·企业观潮”全媒体系列调查报告,让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扑面而来、无处不在的创新气息。无论是迅速崛起中的宜兴灵谷化工有限公司、无锡华东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无锡企业方阵中并不那么显眼的阿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抑或是被称为“业内常青树”的江阴双良集团,其发展历程都给人以深刻启迪:创新,驱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引领企业跃向更高的高度。
与一路同行的学者和受访的企业家探讨,几乎所有的分析与讨论都绕不开一个关键词: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不约而同地沿着“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发展轨道,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二次创新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企业发展壮大的奥秘,用令人信服的发展故事印证了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是无锡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的必然选择。
创新,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转型的力度与创新的能力是决定企业能否“活下来”,并且“过得好”的最重要因素。全程参与此次调查的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军教授说,如何通过存量企业的转型升级来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是无锡走产业强市道路必须要回答好的问题。充分发挥已成功转型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在当下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无锡在做好存量企业转型升级文章的基础上,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写好增量企业创新发展的文章。
创新,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集聚在产业强市的旗帜下,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对企业的发展而言都是有效驱动力。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方向的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这“四化”,成为这些企业的普遍共识,尤其是对高端化的追求。高端化,不仅体现在设备的高端化、产品的高端化,更体现在人才的高端化,而创新是贯穿于其中的核心要素。正如无锡阿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学军所说,补短板抓创新,主体是企业,制造业转型的渠道就是“创新+精耕”,抱定转型不转行的信念,构造以后端驱动为主的创新模式。
创新,要张扬企业家精神
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核心发动机即是企业家综合素养创新创造精神。
研究无锡产业发展多年的市委党校教授蒋佳林表示,根据他近年来的研究,只有10%的无锡民营企业真正启动了转型,其中转型成功的企业仅有1%,观察转型成功的企业,可以发现企业家在转型与创新的进程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看企业的生存质量,“转型早,就活得好”的现象发人深省。更好地张扬企业家精神,推动更多企业进入转型与创新的轨道,迎接新工业革命浪潮,写好老一代与新生代企业家的代际传承“文章”,对于无锡走好产业强市道路来说,尤为重要。
探寻双良、灵谷化工、阿科力等企业的发展足迹,第能清晰地看到,正是在具有开创精神的企业家的耕耘下,它们成为无锡企业群像中个性鲜明的“平台型企业”,在向上生长的每一个节点,通过创新不断延展出新的发展平台,在“左手科技、右手资本”的互动中,推动着企业茁壮成长,甚至行业的进化。
创新:要营造优质发展土壤
创新的“盒子”能不能打开,转型的道路能否通畅,营造优质的发展土壤至关重要。
无锡的企业家对“发展环境”表达了强烈的关注。一位企业家一口气列举了无锡产业强市的多重优势:无锡地理位置优越,有助于留住人才;产业配套有优势,企业在科技研发时,最看重产业配套和人才梯次是否齐全,无锡不少产业上下游配套齐全,甚至24小时就能配置好资源;无锡有工商基因,重商文化氛围浓厚,给外来的企业家带来信心支持。对如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家们同样表达了深深的关切。有企业家建议政府部门更多关注小微企业的创业环境,扶持小巨人型制造业企业,同时打造一个创新型企业的交流平台,让企业家有机会围坐于圆桌,探讨各自的发展瓶颈、交流创新体会,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创造市场新需求。一位企业家表示,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还有提升空间,部门分割的状况比较常见,应该推动政府部门树立跨界意识,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的服务,更多地鼓励、奖励企业的创新行为。(千里)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