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机制构筑粮食人才队伍新格局
张家港市粮食局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和“粮安工程”建设,需要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粮食干部职工队伍。经过多年发展,我市逐渐形成了人才队伍同粮食经济齐头并进、互相促进、激励奋进的培养模式。
一、当前我市人才队伍现状
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市人才队伍平经历了改制前人员臃肿,改制后青黄不接,发展中优化调整三个阶段。全系统内人员从改制前的1200多人精简到05年的158人。从09年开始,不断吸纳优秀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目前已达229人,增加71人,增幅达45%。其中,管理人员79人,专业技术人员67人(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7人)。在年龄方面,以总公司为例,35岁以下24人,占总人数33.8%。45岁以上的有26人,占公司的36.6%,形成以老带少,老中青结合的人才队伍梯队。涌现出全国粮食系统劳动模范杜秀珍、方治两位同志等一批先进典型,为粮食行业未来发展储备了一批有能力、重实干的生力军。
二、我市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秉承“引进来,走出去,多磨练,重实干,留住人”方针,我市规范和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筑巢引凤,积极打造一支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时代粮食人才队伍。
一是统一认识重人才。 全市从行业整体和长远发展出发,牢固树立人才就是发展动力的理念,坚持“一把手”亲自把关,队伍建设列入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取得实效。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引导粮食企业吸收高素质人才,积极发挥粮油保管、质量检测、仓储基础建设等方面平台作用,鼓励科技人才大胆探索,精心求证,在科技创新应用本地化方面走在江苏省前列,方治同志获2013年全国粮食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到目前为止,全市在省、国家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实用转化成果也不断涌现,为本地粮食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是内外兼修纳人才 。改革后,为确保业务正常开展,市粮食购销总公司先后择优录用了10多名爱岗敬业的“老粮食人”,实现从“铁饭碗”到“瓷饭碗”,从“粗、懒、散”到“精、勤、多”的转变。为扭转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局面,从2009年开始,购销总公司及各家粮企,先后录用了19名本科学历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增添了新鲜血液,改变了人才知识和年龄结构,逐步形成以“老粮食人”为旗帜,中青年干部为骨干,各类涉粮专业本科、大专学历年轻员工为后备的人才梯队。
三是多种形式育人才。 发挥榜样力量,引领人才发展。通过广挖、深挖本市粮食行业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以身边人的榜样力量带动行业整体,引领人才发展。构建双向平台,拓展培养空间。结合行业特色,定期开展仓储信息化、公文写作等培训。组织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培训,选派优秀员工进行在职深造,不断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利用“粮食研究生工作站”,为优秀人才提供科研平台。与市科技局合作开展储粮规范化研究,实现专业人才的定性培养。组织各类活动,促进全面提升。以方治同志等有经验、技能型人才为中坚力量,在全市粮食行业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流动红旗及职业技能比赛,营造比学赶超之风。组织人员参与挂钩联系活动,每人定向联系一家加工企业、一家放心粮油店、一个种粮大户,深入了解行业信息,促进人才工作能力全面提高。
四是不拘一格选人才。 选良才,用好才,创新人才选拔机制,通过制度保障,实现人才精细化管理。强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果断选拔了一批能力强,重实干的优秀中青年人才进入中层管理岗位,大胆给年轻人压担子。鼓励青年人才参加政治、经济、管理等多方面在职教育,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经营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划经营人才的培养培训机制,提高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重用具有实干精神和经营能力、熟悉粮食市场行情的优秀人才。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发展规划和培训制度为保障,以提高粮食行业科技水平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培养实用、紧缺型技能人才为方向,抓紧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粮油检测监管人才和粮食储藏人才。
五是全心全意待人才。 全系统推行人性化管理,我们加强了对收购一线员工、退休老员工和贫困职工的慰问与关怀,不断完善岗位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和能力突出的一线人才,在工资待遇、入党、提拔中予以优先考虑,增强人才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粮食行业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传播优秀粮食行业人才的先进事迹,推广粮食人才工作的典型经验,在全行业形成“求知识、重人才、敢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