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六百年五谷树重回大报恩寺 体验区即将开放
郑和第19代后裔郑自海讲述五谷树的传说。段仁虎 摄
今年8月底,金陵晚报报道了当年由郑和带回来的、消失了数百年的五谷树,将重现南京大报恩寺的消息。记者了解到,这五棵由盐城张永亮先生捐赠的五谷树已经在大报恩寺种植,重现了当年的盛景。
昨天,随着五谷树的正式亮相,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报恩体验区正式向游客开放,这一体验区运用很多多媒体高科技手段,将带给观众特殊感官体验。
五谷树萦绕着神奇传说
专家介绍,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报答父母之恩而兴建,由郑和主持。除了参与工程建造,郑和还为大报恩寺做了很多其他贡献,包括将下西洋带回的神奇之树——五谷树种植在大报恩寺内。
明代周晖《金陵琐事》记载:五谷树“有二株,一在皇城内,一在报恩寺,不但结子如五谷,亦有如鱼蟹之形者。乃三宝太监西洋取来之物。”五谷树植入大报恩寺后,引发当时南京城轰动,万人空巷,竞相观赏,与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一道,成为南京城一景。
关于五谷树的神奇,很多书中都有记载,郑和19代后裔郑自海介绍,五谷树叶片乍看像榆树叶,每到初夏时节,枝条上繁花似雪,结出年年形状各异的果实。有时像稻谷,有时像高粱,有时如玉米,有时似小麦、小米之类的谷物,甚至还可能像鱼虾。
古人相信,如果五谷树的果实为稻谷、高粱、小麦之类的形状,就预示着当年粮食丰收;如果呈现鱼虾形,就预示当年会有很大的雨水,农作物会歉收甚至绝收。据说,这个规律很灵验。
“600多年来,很多文人雅士为五谷树的‘神奇’深深叹服,纷纷写诗赞叹。”郑自海说,诗人周宝英在《五谷树》中吟咏:“种自西洋来,佳名五谷系。但看树婆娑,便知丰欠岁。”
“树痴”送五谷树回南京
记者此前采访林业专家后得知,“五谷树”的学名叫“雪柳”,多生于温暖向阳又阴湿之地。有专家认为,雪柳并没有“预示收成”的神奇作用。它的神奇主要来自民间传说和文人的想象,同时也寄托了古人期盼丰收的一种美好愿望。
郑自海表示,五谷树的神奇功能要进行商榷,但这种树早已经成为郑和下西洋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它也是值得好好展示的。
可惜的是,明代大报恩寺的五谷树种植后不久就消失了,甚至在整个南京地区,都很难找到神奇的五谷树。通过郑自海等人的牵线搭桥,终于在盐城发现了一位研究五谷树的达人——张永亮。
张永亮说,他小时候祖上传下来一棵五谷树,让他对五谷树的神奇产生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十几年前,张永亮在盐城当地开荒植树,精心培育了上万棵五谷树,被人称为“树痴”。在得知南京大报恩寺与五谷树的渊源后,张永亮捐赠出五棵有15年树龄的五谷树。
昨天下午,张永亮特地从盐城赶来,查看五谷树的长势,看到五棵树枝叶茂盛,他很高兴:“当年郑和下西洋带回五谷树,现在我把它们送回大报恩寺,算是送五谷树回南京。”
互动式体验区近日开放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则将5棵五谷树所在的区域,命名为“报恩林”,是以佛教“五树六花”为主题的空间。而报恩林,其实只是近期正式开放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报恩体验区的一部分,该体验区以“四恩”为主题,发散出众多报恩故事演绎。馆区包括感恩父母恩情的“人生轨迹”、诗意环保的虚拟放生的“忘忧河”、震撼如璀璨星河的“感恩众生”空间,以及冥想许愿的“菩提树”。
据介绍,报恩体验区注重游客互动式的游览体验,通过多媒体、高科技手段相辅助,震撼心灵的场景再造,虚幻时空的真实模拟,带给观者特殊感官体验,让报恩成为触手可及的具象体验。比如,“忘忧河”就是用影像捕捉技术,再造了一个神奇的光电和彩绘的虚拟放生池。游客站在特定感应区域,鲤鱼会投影在手上,向池内一拨,即可幻化成为活蹦乱跳的鱼,溅起水花跃入水中,整个画风犹如一幅流动的中国山水画。
来源: 金陵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