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建设美丽北仑新探索
原标题:“五水共治”建设美丽北仑新探索
□本报记者宦建新
7月10日,宁波市科技局与北仑区政府正式建立“区局会商”机制。今年的区局会商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科技支撑“五水共治”,建设美丽北仑。在实践中探索以科技支撑“五水共治”,建设基层创新生态体系的发展路径,对北仑区村镇社区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村镇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进行理论提升和技术支撑,并形成样本意义。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战略,也是科技工作的一个重点。宁波市科技局和北仑区政府多次协商调研,面向基层,面向社区主动设计了《村镇生态化治理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集成示范》项目,这个项目的实施,标志着科技支撑“五水共治”从原来单一的技术成果项目应用到进入科技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推动建立生态文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北仑区是宁波市区域经济特征鲜明、科技创新活跃的地区,依托北仑港的辐射带动,北仑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生态立区、科教兴区。近年来,科技支撑“五水共治”风生水起。
宁波市科技局设计的这个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就是在北仑区科技局近年来大力支持,北仑区柴桥街道等社区不断实践“五水共治”的基础上实施的。
7月中旬,科技日报记者在柴桥街道耳闻目睹了“五水共治”带来的变化。柴桥街道因芦江而立、因芦江而美,近年来重点围绕芦江水系做文章。2012年起,着手开展了河道清淤、畜禽养殖场整治、落后产能淘汰等工作。2014年,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总体部署,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1.2亿元,建设11个重点治水项目,力争芦江河创市级“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河道”、街道创建国家水利部“水生态文明试点街道”。
区局会商,科技支撑“五水共治”,建设美丽北仑是一次新的探索。
首先,区局会商实现了科技力量与当地创新资源的集聚,上下联动,在战略上设计。
建立区局会商制度后,宁波市科技局主动设计了《村镇生态化治理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集成示范》项目,以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突破口,围绕村镇生态建设、社区体系化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监测技术体系、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科技攻关、重点突破。项目选择柴桥街道瑞岩社区等典型社区进行差异化集中示范,依靠科技攻关、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使北仑区35公里芦江流域生态面貌明显改善,从而建立东南沿海村镇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社区建设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
会商会后举行了“五水共治”科技支撑引领座谈会。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院长郑荣跃介绍了《北仑村镇生态化治理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集成示范》项目的前期准备情况及实施方案,专家以及科技部有关领导分别对项目进行了点评和座谈讨论。
宁波市科技局局长黄利琴说,通过“区局会商”,市科技局、北仑区政府全面加强科技合作,将更加有效地推进市委市政府有关创新驱动重大决策、政策措施的落地入企,使科技创新的政策、举措更加贴近一线、接上地气,更加契合县(市)区的特色和实际。为推进“创新北仑”、“美丽北仑”建设提供科技创新方面最优的服务和最大的支持。
其次,面向基层,以建立基层生态体系为目标试点先行,在战术上创新。
以柴桥等街道为试点,北仑区科技局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快推进“五水共治”领域科研攻关、治水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2015年,先后组织申报水和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大气、节能、节水等领域科技项目10余项,目前,30余项市级以上相关领域科技项目正在实施推进中。通过项目开发、课题研究、结对指导等形式,就治水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借智”涉水专家和创业创新人才。累计邀请宁波大学等高校院所科技特派员10余名,帮助区内小门村、牌门村等实施污水垃圾及绿化工程和河道生化处理,并成功创建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镇。
北仑区提出,充分发挥北仑走在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和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前列的优势,以瑞岩社区、紫石社区等村镇社区为示范点,联合宁波大学、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北仑区“五水共治”办等,总结提出村镇社区生态建设、社区体系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建设技术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村镇”。柴桥街道相关领导表示:选择在柴桥街道开展试点,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重大战略机遇,对于推进柴桥的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原标题: “五水共治”建设美丽北仑新探索
稿源:人民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