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城市群五字真诀 京广北段与秦皇岛城市圈被看好
肖金成始终离不开“规划”二字,他将京津冀的规划思路整理成“一、二、三、四、五(多)”五字口诀,系统且详尽的从多方面解决了“功能疏解、产业转移、提升城市承载力”等各大问题,其中尤其解说了“京广北段经济带”以及“秦皇岛城市圈”两个概念。
8月6日,在新华网第二演播厅举办的“蜕变与发展京津冀新格局下的产业机遇论坛”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为新华商学院的学员们作了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方面”的解读和分享。本次活动由新华网主办、新华网产业园区频道承办,点睛传媒与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协办,联东U股、北京经开、翠湖云中心赞助。
以下为演讲记录:
不说纲要只谈学术区域与城市相辅相成
肖金成在会上表示,作为区域经济学者,他对于河北与京津的差异化问题研究了数年,他认为区域要靠城市来带动,而城市要靠区域来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今天我讲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大家一定认为我是来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的,但是目前纲要还没有公开发布,所以我仍然是站在学者的角度,对京津冀——这个21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如何一体化发展,作我研究成果上的分享,这些可能与“纲要”有所不同,由于时间关系,我也仅就空间布局这一方面给大家做一些介绍。
京津冀虽然是三个行政区,但从地图上很容易发现,本应是“并列”关系的三地却是相互嵌入的,京津嵌入在河北之中,很难分开,但一直以来,因为行政区的阻隔,三地在发展上更多的考虑自己。北京、天津与河北的差距很大,作为区域经济学者我对此研究了很多年。
首先我认为“区域是靠城市来带动”,一个区域如果没有城市,那么这个区域就是欠发达的区域,由于行政区的阻隔,我们发现京津对河北的辐射带动不强,而“城市也需要靠区域来支撑”,这就是说如果一个城市周边地区都是欠发达的,那么这个城市也很难良性发展,北京之所以出现“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和河北没有有效的支撑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空间布局是根本京津冀规划决不翻修重来
京津冀有两大山脉,北有燕山山脉,西有太行山脉,也正是这两大山脉阻挡了西伯利亚寒流的长驱直入,使得华北地区气候湿润、适合农业生产,这也正是北京能够有800年建都史、3000年建城史的原因,然而正是这两大山脉,使得当下雾霾的难以消散,所以想要改善环境,就要把三地当作一个区域、一个主题来考虑。
北京的机动车不能那么多,河北的产业结构也要调整,不能发展太多高污染、高排放、高污水的重化工业,三地必须考虑在公共服务、财政收入方资源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其必然性,三地相互搁置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下面我就来讲空间布局,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是二者的本质。
首先,是要有合作机制。我有一个设想,是在京津冀各个城市建立一个“市长联合会议”,这个不是新的发明,在上海、长三角城市群已有先例,无论大事小事,都由这个联合会商讨决定,这样京津冀才能发展起来。
其次,确定了合作机制就要考虑北京功能的疏解,优化提升首都功能,转移和疏解非首都功能。首都功能就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实际上,非首都功能是能有序疏解的。
第三点就是要有规划,具体怎么转移?转移谁?转移到哪里?谁来组织这个转移?如果规划不科学,就要从头再来,一个成熟的城市规划,起码要看到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发展,然而我们很多城市规划不到十年就要调整、修编,很多大城市病,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规划不科学、规划理念错误导致的,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都出现过大城市病。我们绝不希望京津冀规划翻修,所以要着重考虑空间布局的优化,我们要把这个21万平方公里当作一个主题、一个区域来规划,这样考虑比较合理。
原标题:世界级城市群五字真诀京广北段与秦皇岛城市圈被看好
稿源:光明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