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五大理念,服务工程建设”系列报道(四)

21.04.2016  22:36

近年来,淮安市水利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绿水生态城市”发展定位,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工程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改善水生态,提升水环境,打造水景观,使昔日的“洪水走廊”变成今天的绿水生态家园,让广大百姓分享到水利改革发展的“红利”。

坚持绿色引领  编制水利规划

开展“多规合一”试点,以“系统治理”思路推进治水,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生态市、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编制《淮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水节约、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建设,构建 “一脉、一城、两湖、三区、多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格局,实现“河清湖晏、淮水安澜、生态水城、水美淮安”的美好愿景,获水利部专家一致好评。新编制的《淮安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计划投入45亿元用于河湖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退田退渔还湖、城市活水清水工程,实现“‘四大水利’保安澜,生态河湖润淮安”的总体目标。

注重水土保持 建设城市绿肺

淮安市樱花园位于古黄河滩地,土质为粉沙土,是典型的黄泛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特征明显。该园在2011年创成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后,对园区进行进一步科学规划,将全园划分为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区、自然生态特色治理区、生态防护工程区、休闲观光区等五大功能区。2015年,淮安市组织实施了樱花园综合提升工程,采用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坚持治理与美化同步,监测与示范同步,形成了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2015年,总投资近4亿元的黄河故道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对子堤迎背水坡铺设草皮,堤脚设置截水沟,施工临时道路及建筑物范围撒播高羊茅草籽约87880平方米,种植迎春、红叶石楠球、合欢及四季桂等树木约3000株;为防止河道冲刷,对急弯段迎水侧坡面采用砼预制块进行防护,两侧防护长度共计2.9km,努力打造古黄河生态走廊。

坚持生态治理 打造绿色河湖

淮安市将白马湖确定为淮安市区第二饮用水源地后,相继启动实施了白马湖保护与开发、退渔还湖、退圩还湖、环湖基础设施与生态修复等工程,累计投入治理资金30多亿元,白马湖已由过去的“白马大沟”变成一个湖面开阔、碧波荡漾的生态自然湖泊。正常的蓄水面积增加了一倍,达到了82.6平方公里,排涝调蓄库容增加3倍达8952万立方米,防洪调蓄库容增加1.6倍达到1.443亿立方米;湖区水质得到极大改善,根据近几年监测,水质均能保持在Ⅲ类水标准,部分区域已接近Ⅱ类水标准;湖区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同时近1.15万亩的弃土区为白马湖今后打造生态休闲区域增加新的发展空间。2015年12月31日,白马湖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

围绕“水系的完整性、水体的流动性、水质的良好性、生物的多样性、文化的传承性”要求,淮安市加强城区河道水系沟通与轮浚,结合里运河防洪控制、黄河故道水利枢纽及水土保持、小盐河疏浚整治等工程,重点实施关城大沟及周边整治、宁淮高速南出入口下游河道整治、古黄河水利枢纽等一批工程,完善主城区水循环体系,提高区域河网连通能力,盘活水系,增加水体自净能力。

在河道护岸方面,采用新型环保生态格宾石笼挡墙、草皮护坡等形式,使工程能更好地融于周围环境中,打造会呼吸的河道。2015年投入9400万元,新建石笼挡墙40千米、拉筋挡墙2.98千米、草皮护坡3.6千米,实现了河道治理的生态性、文化性、亲水性、景观性和休闲性的有机融合。近期,为更新理念、创新思维,该市还与马克菲尔等国际知名公司开展合作,试点实施河道生态治理快速防侵蚀新技术。

依托水利景区 发展绿色旅游

在工程建设中,淮安市水利部门注重工程的亲水功能,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和水面建设亲水平台,立足建设风景优美、独具特色的景观水系统。加大推进清晏园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关帝庙、兰圃、叶园、御膳斋以及紫藤花馆周围建筑改造和水系调整等,展现古典园林的特色。重点建设中洲公园、里运河景观提升、世行贷款里运河护岸、轮埠路降堤、越河桥和长虹桥、山阳湖开挖、河下萧湖片区等里运河文化长廊涉水项目,使里运河沿岸人文景观与悠久的里运河水文化底蕴相得益彰,成为淮安旅游观光、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水质的改善、环境的营造,淮安市已创成周恩来故里5A级旅游景区、里运河文化长廊4A级旅游景区和淮安水利枢纽风景区、淮安古运河水利风景区、淮安樱花园水利风景区、淮安市清晏园水利风景区、淮安市古淮河水利风景区、盱眙县天泉湖水利风景区、金湖荷花荡水利风景区等7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供稿:省水利工程建设局 责编:厅办公室 栾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