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乡村游接待游客超百万 民宿"千店一面"引吐槽

04.05.2015  10:22

  3天小长假,离家不远的乡村游成了众多市民的选择。据市农委统计,3天小长假全市休闲农业推出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各景点人气火爆,全市接待游客104.5万人次,比去年略减,主要是受5月2日大雨的影响。综合收入达到1.3亿元,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江宁各金花村都推出不同的活动,尤其是大塘金400多亩薰衣草开始开放,每天赏花游客超过2万人次。临近中午,附近的农家乐几乎每家门口空地上都摆满桌子,坐满了客人。浦口区雨发生态园举办了快乐田园首屇“花之车”奇趣艺术节活动。动漫卡通人物、滑稽的小丑带来了有趣的游园表演,孩子们看到后纷纷涌上去跟他们握手、拥抱。这个假期,雨发生态园共接待游客3万人,综合收入400多万元。节前,游子山举行文圣殿落成暨祭孔大典。“五一”小长假,南京、上海等周边市民及孔子后裔3万多人次前来祭祖、拜孔子。

  记者获悉,这个小长假,各大农业休闲景区都举行了精彩纷呈的节目,比如,八卦洲红杜娟生态园举办首届菜博会,六合平山森林公园举办第三届雨花茶文化节等。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很多乡村游经营户意识到,乡村旅游已不仅仅是看看山水花草、吃吃农家饭,而是一种需要策划和经营的业态,要有更多吸引游客的内容。所以,不少经营者已经开始精心策划、自我包装,提升品位。(记者许琴通讯员虢佳花)

   》》相关新闻

   乡村民宿“千店一面”引游客吐槽

   专家:挖掘特色、做精做细才能吸引客人

  “五一”小长假,正是乡村旅游的旺季。以江宁“五朵金花”、六合“六朵茉莉”、浦口“八颗珍珠”为代表的一批农家乐自然村,可谓客流如织。

  然而,作为乡村旅游重要的一环,民宿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设施简单,缺乏特色,大部分乡村“标间”式的民宿并不能吸引游客。

   现状:设施简陋单一,有特色的少

  5月2日,市民葛丽来到江宁黄龙岘茶文化村,吃了农家饭,踏青放风筝后,一家人意犹未尽,准备找间民宿住下,过两天“慢生活”。不过,让她郁闷的是,接连找了两三家都不满意。“四面白墙,一点装饰都没有,大花布窗帘和床单很俗气,拖鞋也是澡堂子里那种陈旧的式样。”葛丽说,尽管住一晚上也就120元左右,但她实在没兴致,赶在天黑前驾车回城了。

  “小长假我带着家人去高淳慢城玩,在一户民宿住了一晚,床又硬又不舒服,房间不隔音,还有蚊子,只能说是凑合着过了一夜,没有休闲放松的愉悦感。”市民赵女士说。

  她们的经历并非个例。在高淳、溧水、六合、浦口、江宁等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几个区,民宿已成为亟需提档升级的一大“痛点”。

  “我们有近百家民宿,约1300张床位,但大部分就像招待所的标准间,有特色的很少。”高淳区旅游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旺季时不愁客源,但却很难满足游客对高品质住宿的需求。

  六合区旅游局相关人士也表示遗憾,“每到举办汤包节时,场面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但到了黄昏,看着大批的车辆纷纷回城,真是可惜。

   原因:投资大、见效慢,农户缺乏长期投资眼光

  在黄龙岘一家民宿,当记者问老板,为什么不做点与众不同的特色时。老板憨厚地笑笑:“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我们没怎么见过世面,也不知道该怎么弄。

  另一户民宿老板算了一笔账后,把头摇成了拨浪鼓。“如果装修、做景观的话,少说也要80万元—100万元,起码要六七年才收回成本。倒不如像现在这样,简单粉刷一下就可以接客了,一年轻轻松松赚个三五万元。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方面,农户的经营思路很难转变,他们比较满足于挣点眼前的小钱,缺乏长期的投资眼光。另一方面,民宿近几年才在我市流行起来,市场总体还处于粗放式的初期发展水平。

   支招:挖掘特色让客人获得别样体验

  “从消费心态上看,大路货、同质化的东西,很难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东南大学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喻学才教授建议,民宿应该挖掘自身特色,并做到极致。他说,南京有很多古村落,每个村子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如果能好好挖掘,做精做细,让游客感到有趣、开眼界,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那就成功了。

  我市个别民宿由于找准了特色,着力营造情调,因而身价扶摇直上。比如江宁汤山汤家家温泉村的“且停居”温泉客栈,完全按江南私家园林风格打造,院子里有假山、奇石、清泉、花草、秋千,6间客房间间温泉入户。一到泡汤旺季,600元钱一天的房价依然供不应求。

  据了解,我市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把民宿的提档升级提上了议事日程。

  高淳区旅游局相关人士说,该区出台了扶持民宿的政策,经营户每张床位可以得到2000元补贴。另外还请专家对经营户进行培训,组织“带头人”到台湾等地考察学习。后期还打算引进一些有成熟经验和经营眼光的投资者,来改造目前的业态。

  “今年我们也准备选取几个古村落,集中打造一批精致的民宿。”溧水区旅游局副局长张群说,眼下,南京的文艺地标之一“青果”运营方,有意和该区文旅集团携手,在石山下村集中租下一批民房,打造既保留乡村原生态风情,又有“文艺范儿”的民宿。

  本报记者李子俊 本报通讯员朱元华吕珂

  原标题:“五一”乡村游,全市接待游客超百万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