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一天

16.09.2015  11:47

     

  我是一名快乐的“80后”,研究生毕业之后就来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工作刚一年,所以,我的每天都是新鲜的,特别是院里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十”工作机制,更让我觉得,有趣!

  上午:运用“互联网+数据” 推动队伍建设新高度

  每天早晨,我走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我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查阅当天的工作安排。作为整个科室的内勤,案件数据梳理统计、调研材料撰写、个案信息报送、装订整理装订,工作头绪多,事项内容杂,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日志功能,我既可以提前录入待办事项,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及时自我提醒以免遗忘领导交办工作,又可以事后全面查阅为撰写各项总结提供参考,它就犹如一个电子小秘书。

  不仅如此,检察院信息管理系统还具备考勤记录、公车使用、人员去向、干警信息、机关党建、请假办理、学习培训等事项的输入、存储和数据分析功能。“队伍建设是基层检察工作的重点,借助信息管理平台云系统式的大数据存储,可以实现全院干警信息菜单式查阅,为科学决策、管人用人提供重要参考。”资深技术帝田检如是说。一个个数据是队伍的司法理念、能力和作风建设的折射,更是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下午:搭建“互联网+平台”    激发高效司法新动力

  “以后有任何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疑惑都可以继续跟张阿姨聊聊,你年纪还那么小,走的每一步,都牵动我们的心。”视频这头,我的师傅----刑事检察科未检组的张检察官动情地说。“谢谢检察官阿姨,老师夸我这段时间学习有进步,我争取这次期末考试考出好成绩,不辜负阿姨们对我的关心。”。视频那头身处千里之外的犯罪嫌疑人小丁面对显示屏流露出诚恳的神态。这是我院未检观护站远程视频帮教系统的一个场景。 

  我作为书记员有幸见证了这一切从构想变为实践,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的张检察官对我说“对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的比例相对较高,不能就案办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争取办结一件案件,就要成功挽救一名嫌疑人”。我院针对这些不起诉的未成年人,由案件承办人具体负责定期帮教回访,及时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但异地帮教工作路途耗费时间长,使得原本就有限的司法成本更加拮据。院里借助于远程视频帮教系统,在院内的未检观护站与外地的涉案未成年人实时互联,即时对话,且视频两端都是采用高清信号,保障了声音画面传输的清晰和及时,相关数据同步采集、存储、传输,节约时间,打破空间,既规范了司法行为,又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我真切感受到检察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下扑面而来的新鲜感。

  晚上:研发“互联网+技术” 推动规范司法新常态

  快下班时,青年联合会通知我参加侦防加班。按照我院“一专多能、一岗多职”的干警培养方案,我常被抽调至职务犯罪侦查预防局参与自侦办案,才晓得法条上一句简单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需要多少客观证据的支撑,侦防同事不放过任何一个证据,能磨破嘴跑断腿也是蛮拼的。参与一起案件初查时,听反贪骨干说该案侦查对象长期在要害部门任职,深谙逃避法律制裁之道,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案发前就已把受贿事实以合法形式掩盖得尽乎完美,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困顿。但其后办案同事借助于手机取证分析系统,通过对侦查对象的日常通话和短信的时间、次数、密集度分析,网络聊天记录的提取以及根据基站信息分析出的通话位置变化,结合已掌握的其他信息对侦查对象的社会关系网进行排查,为摧毁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及时突破案件提供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案件顺利提起公诉并获有罪判决后,我院技术部门一名干警和我闲聊时自豪地说道“互联网+”时代,线索初查还是预审突破,都离不开技术协作,不久后我们还会开发利用话单分析系统,引入心理测试仪。”一番高谈阔论之后,我进一步了解了我院一系列信息化引领侦查、现代化装备辅助侦查的举措,为切实转变职务犯罪侦查方式、规范司法行为保驾护航,真是又涨姿势了!  

  回到宿舍打开微信,又看到我院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新鲜出炉的微电影“手机”,干警自编自演反映我院最美检察官坚持仁贵之心办案,挽救失足大学生的事迹。我欣喜地发觉,互联网+已经渗透在我们检察宣传、检务公开、便民服务的方方面面了,推动多元传播,深化阳光检务,强化便民服务,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检察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