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化产业”迎来“超常态”

27.07.2015  13:46

  PPP、艺术众筹、文化生态圈……

  7月25日,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大贺文化金融集团承办的“互联网金融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来自省市政府领导、全国文化金融行业的专家学者、各类经纪机构、投资人代表等七百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十三五’文化产业将如何发展”“艺术众筹是否可以成为拉动文创产业发展的引擎”“文交平台该怎样打造文化金融共赢圈”等热点问题,引发了热烈探讨。

  新常态下需要“超常态

  谈及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多名专家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新常态”。“新常态的核心是减速提质。要达到目标,当前面临着两个转型:创新转型和文化转型,而这两大转型都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说,一方面,文化产业是内生增长的重要动力,在科技和文化双轮创新驱动下,所有的科技创新都要配合文化软创新。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由财政完全供养的事业制文化发展机制也必须发展变化。

  “在新常态下,文化产业需要‘超常态’发展,一定要和资本密切结合。未来,文化资本市场一定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多元、多层次的。”魏鹏举告诉记者,在前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主要靠的是财政,比如财政部每年都会拿出50亿元的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由政府出资发展文化产业,虽有一定成效,但也有缺陷,不仅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还会造成无法跟国际接轨以及不利于对创新的激励。中国文化产业处于转型期,文化产业领域存在比较明显的市场失灵。“专项资金在‘十三五’可能不会再继续。未来,文化资本领域最重要的关键词是PPP。基本思路是财政依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但支持的方式不再是直接的专项投入,而是投资组合。

  个性化创作与差异化需求对接

  魏鹏举说,从目前金融体系看,银行体系与工业经济相伴相生,看重有效的资产质押,而文化产业以无形资产为主,注定了两者间磨合痛苦;风险投资主要和高技术产业相伴相生,看重的是科技领域一旦实现创新之后病毒式的爆发潜力,而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却不会随着科技发展明显进步。“唯有互联网金融和创意相伴相生,互联金融就是分散的个性化创作和分散的差异化需求海量化的对接结果。

  “互联网是一般人的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耿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人均GDP是7500美元,江苏人均GDP是13000美元,苏南人均收入10000美元。而这样的数据意味着艺术品投资和收藏刚刚启动走向繁荣,文化产业还有20%的GDP占比增长空间。互联网金融+文化产业无疑提供了大发展的可能性,去掉了以往艺术高不可攀的门槛,大众得以接触文化产业、投资艺术,并消费艺术。

  “众筹依托网络,减少了中间环节和费用,让投融资双方需求最快融合与嫁接。”魏鹏举说,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目前,众筹模式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是最频繁的。“比如,艺术众筹一端对接分散的创造者,一端对接差异化的需求者,大量普通消费者既获得了直接参与创新业务投资的权利,又能共享到创新收益,将大有可为。

  共赢生态圈让市场更有料

  虽然,互联网金融助推文化产业被普遍看好,但与会专家也指出,要想市场更繁荣,还需要注重交易的参与性、标准化和流动性等问题,最终建立起共赢的文化生态圈。

  作为互联网金融助推文化产业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大贺集团董事长贺超兵表示,大贺将构建全新的文化金融共赢生态圈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未来,大贺通过传媒、艺术、互联网金融、文交平台四大板块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界的阿里巴巴,助推南京成为中国“互联网+第四极”。金陵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将通过“艺术资产证券化、艺术投资大众化、文化推广全球化”的方式,为艺术家、艺术经纪机构和投资人搭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文化产权交易的第四方服务平台。

  会上,金陵文交中心和南京艺术学院正式签约,双方将在文化艺术金融研究中心建设、文化艺术衍生品开发、文化艺术产品研究与成果转化、项目策划设计以及文化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金陵文交中心还和包括省登记结算中心、银行、线下推广公司、战略投资人的多家单位进行了战略签约。大贺艺术空间作为线下推广公司的代表,也与衍生品生产企业及版权购买企业进行了签约。据了解,本次签约仪式上,艺术众筹项目向生产企业预定了80万条艺术丝巾,预计直接带动文化创意产业链销售超过4亿元。

  江苏经济报记者洪姝翌实习生周文娟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