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走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促中巴合作行稳致远
在巴基斯坦,懂汉语就能拿高薪找体面工作——
2012年中巴商务论坛期间,巴基斯坦青年在江苏师范大学展位前合影。
“相对于中国与巴基斯坦经贸往来,我们更应注重人文的交流,只有做到‘民心相通’,才能完成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更深远的联系。”在江苏师范大学巴基斯坦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红旗眼里,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作为规划中五个重点合作方向之一的“民心相通”逐渐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这其中文化所承载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4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江苏师范大学巴基斯坦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孙红旗对“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的角色、产生的作用,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尽管我国与巴基斯坦有非常良好的政治交流基础,但这并不能代表两国在经贸等合作中无往不利,反而,只有两国在文化交流中亲密无间,两国人民彼此了解,才能在多个方面有更深度的交流,甚至在遇到争执时,才能够相互理解。
中巴商贸论坛竟成百姓节日
江苏师范大学巴基斯坦教育文化研究中心,是江苏唯一一家由高校建立,也是全国较早成立的巴基斯坦教育文化中心,从2011年成立到现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战略及宗教文化等。孙红旗告诉记者,中心成立后,便在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的牵线搭桥下,与巴多所高校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除了共同举办多项学术活动以外,还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巴商务论坛”。
在举办论坛时,孙红旗发现,原本一个经贸论坛,不仅促进了两国企业的无间合作,甚至已经逐渐成为巴基斯坦当地民众每年固定的“盛大节日”。
“最初与巴方共同举办这个商务论坛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双方企业、尤其是民营资本交流合作的平台,但真的没想到,中国企业来到伊斯兰堡以后,十分受欢迎,中国产品在展台亮相的时候,不仅吸引了当地企业的目光,在老百姓中间也是大有市场。”孙红旗告诉记者,仅在2014年的论坛上,国内便有185家企业参展,达成50多项合作。“这其中就包括一项生产机械、电子设备的小型工业园区项目,虽然园区不大,但我更看好这个项目的示范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商务论坛的‘样板工程’。”
让孙红旗更加感到惊讶的是,刚刚5岁的论坛已成长为沟通两国人民感情的纽带。“今年论坛举办时,我原以为来展会的人都是当地的企业家,没想到来的大多数人却是当地公司的职员、学生,不仅每个展台前人头攒动,连楼梯的台阶上也挤满了人。”一位当地的小伙子告诉孙红旗,巴基斯坦人已经把这个活动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每年到了3月份,人们都在期待着,每个人对这个活动、对中国商品、中国人都赞不绝口。孙红旗对记者说,如今,论坛已经演变成一个非常棒的大众人文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