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炉匠之乡”的出门与回家

04.10.2015  20:58

  图为寸彦同在传授徒弟银器雕刻技术。缪超摄

  图为寸彦同先辈们走村串寨制作银器的部分工具。缪超摄

  中新网大理10月4日电(缪超)因为中秋节和国庆节相近,寸彦同和常年在外走南闯北的徒弟们陆续回到新华村,探望师傅,与家人团圆。

  云南大理鹤庆县新华村素称“小炉匠之乡”,记者4日踏访了这个远近闻名的小村子。早在明代,这里就开始手工银器制作。“”姓是村中大姓,八成以上的寸氏门人都是世代相传的银匠,从这里出去的“寸氏”银器畅销海内外。寸彦同出生于新华村的银匠世家,高中毕业即跟随父亲、哥哥学技,至今做银匠已有近三十年。

  寸彦同告诉记者,爷爷、父亲辈做银匠,是要肩挑近30公斤的担子,带着材料、工具、手艺走村串寨。“走到哪个寨子,吆喝一声,一家打银饰,别家有需要的都会赶过来,往往在村里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

  做银匠伊始,寸彦同也如先辈一样,肩挑工具走村串寨。后随跟哥哥到贵州、湖南等地学习磨练手艺。三年后,他同好友到四川甘孜藏区,租下铺面,一面为藏族同胞加工银腰带、银藏刀、佛箱等藏族传统银器银饰,一面积极学习藏族的银器加工制作技术和工艺。

  租铺接活,比走村串寨安定些,但仍然在不断迁徙。此后的十多年里,寸彦同先后在四川、青海、甘肃三省的多个地方租铺子做银饰、银器。学习掌握了藏、羌、回等多个民族与地区各具风格特色的银器加工制作工艺和艺术设计造型。加上前期于云贵、湘西等地学习到的苗、彝、傣等各民族的银器工艺与设计精髓,不到30岁,他就打制出各具鲜明民族风格特色的银器银饰,同时又不失自己的风格,设计制作出颇受好评的银制品。

  多年漂泊后,1994年,寸彦同带着博采众长、又独具一格的手艺落叶归根,回到家乡新华村接收徒弟,成立“寸银匠”工厂,结束漂泊的银匠生活。

  如今,“寸银匠”销路一路飙升,在昆明成立了寸银匠商贸公司,建立产品设计、网络营销、实体店管理等健全的公司体系,寸彦同也获得云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网络时代,寸彦同在天猫、京东、阿里开办网店,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半年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

  随着互联网的运用,银器市场越来越大,普通银匠工资大涨,最高可拿到一万元。鹤庆县许多青年希望拜寸彦同为师,成为一名银匠。

  回村过节的徒弟们纷纷表达,希望回到新华村办厂做网络营销的愿望。

  “如今在家里上网就能接单销售,回家即是出门,互联网将结束银匠的漂泊时代。”寸彦同说。(完)

  原标题:云南“小炉匠之乡”的出门与回家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