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二十年 日企为何还执迷于海外收购
新华网北京8月27日电 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从去年统计的对外纯资产看,日本2013年保有325万亿日元的海外资产,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今后日元进一步贬值的话,这部分资产将会有更大的升值空间。
在一套住房大约相当于普通人5年年薪的日本,如果问《日本经济新闻》的记者,购买一套相当于自己35年收入的住房,是否合算?记者会毫不迟疑地问:“你是不是疯了?”
但是,《日本经济新闻》宣布用1600亿日元(约合13亿美元)并购英国老牌经济报纸《金融时报》,这1600亿日元相当于《金融时报》35年的利润。这样的并购是否值得?路透社持疑问,但日本媒体、资本及国家都认为很值。
根据美国迪罗基公司的数据,自2005年以来,日本公司收购或合并了超过5000家国外企业,相当于过去十年平均每天收购或并购一家外国公司。日本经济停止增长的时间长达二十余年,为何日企对于海外收购依然兴趣浓厚?
海外资源投资为了定价
“我们对澳大利亚的金属矿山、煤炭企业的投资,每年能够给公司带来1500亿日元的纯利润。”2010年,三菱商事的一位高管对笔者说。
三菱商事投资的矿山、煤矿产品,并没有运输到日本,而是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了中国。
对矿山的投资加上与矿山有长期购买的合同,使日本商事企业比中国企业直接去澳大利亚购买相同的产品,在价格上便宜很多。一般说来,单笔交易价格会高出长期交易30%~50%,而且在资源紧张的时候,不一定有现货供应,这更加大了中国企业对日本商事公司、对国外矿山的依赖。
在2010年以后的几年里,中国企业几乎无缘直接购买澳大利亚、智利等国的矿石、焦炭。通过中间商购买时,价格极高。
这样的定价方式,使得无论是商事企业直接向中国供货,还是经过中间商向中国提供产品,都拿到了高价。即便中国企业能够从矿山拿到产品,日本商事企业是投资人,也能得到好处。
这样,投资国外矿山,一时成为日本企业最赚钱的业务。不过,并不是所有日企都尝到了甜头。投资时间较晚、和被投资方谈的条件不好的话,企业的损失就会很大。
在能源、资源方面并无太多业务经验的住友公司、伊藤忠公司,2010年后也进行了一些能源资源投资。
“我们在投资美国页岩气方面损失了1992亿日元,在巴西投资的铁矿上损失623亿日元。”住友商事在2015年公布其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的2014年财年数据时,给出了一组很难看的数字。
投资资源能源,让住友公司最终亏损731亿日元。通过企业业务赚到的钱,全部用来补海外资源能源的亏空也还是不够。
对大势的判断,尽管有错的
7月21日,日本东芝公司组建的第三方调查委员会,向外部公布了一份300页的调查报告,谈到从2008年以后,公司造假账的总额为1518亿日元。东芝三任总裁同时宣布辞职。
对东芝公司十分了解的评论家田中先生对笔者说,“东芝造假的根源在于公司并购美国核电企业西屋公司。”
美国自1971年发生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后,到2006年核电站一直处于不能建新站、核电事业不断萎缩的状态。核电事业很难看到前途,西屋公司难以为继。
2006年,东芝拿出54亿美元(当时合6370亿日元)并购了美国核电企业西屋公司。和东芝共同提出并购西屋的日本另外一家核电企业,事后对笔者说:“我们的出价最多为30亿美元,等到看到东芝最后决定拿出54亿美元时,我们真的不知道东芝内部是如何通过财务上的许可的?”
其实,多拿出的24亿美元,一直像个重重的包袱压在东芝的经营上。
笔者几次采访过决定并购西屋的时任东芝总裁西田厚聪,他对自己的决定非常有信心。2007年前后,西田对笔者说:“从美国等国这两年的核电政策看,从世界经济对核电的需求看,并购西屋让本来估计需要花18年才能收回的费用,估计能提前数年全部收回完毕。”西田信心十足。
美国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重新审视其核电政策的,新核电站的建设已经在一些地方重新提上了日程;中国数十个核电站计划也已经出台;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一时也有数百个核电站将计划建设。
西田总裁显然对这些了如指掌,在他心里,回收并购核电站的周期应该更短。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收缩阶段。同时,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由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海水灌入导致断电,其4个核反应堆中有3个先后发生爆炸和堆芯熔毁,造成灾难性核泄漏。
这一切,都使得全世界的核电建设几乎同时处于停顿状态,原本顺风顺水的东芝核电业务同样失去了很多新机会。
面对困境,东芝开始通过财务造假来维持其光鲜的外表,到2011年,其造假账的内容已经愈发不可收。直至2015年2月,东芝内部人士向国家机关举报公司造假,事情才败露。
“如今东芝不得不再度出售西屋的股票,而被东芝炒到54亿美元的西屋,其实际价值也就在30亿美元上下。”日本一家重电企业的董事对笔者说。如果没有并购西屋,东芝至少不需要如此造假。
但是,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没有日本核泄漏的发生呢?从东芝的海外并购,可以看出日本企业对大势判断的看重,尽管有错的时候。
继续向国外投资
应该说,过去二十多年是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很慢的时期,日企为何仍然热衷于海外收购?
日本贸易促进机构(JETRO)每年都会发表进出口方面的数字。2014年日本出口近74万亿日元,进口近86万亿日元。从数字上看日本是个巨大的进口国家,对外贸易处于赤字。
但日本似乎并没有焦急。从去年统计的对外纯资产看,日本2013年保有325万亿日元的海外资产,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今后如果日元进一步贬值的话,这部分资产将会有更大的升值空间。
当前,日本国内经济不景气,人口老龄化也意味着消费不断减少,企业要获得发展也需要不断到国外投资。
“我们在过去23年里,一直是对海外企业并购,向新兴国投资最多的国家。”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说。
根据全球金融数据提供商迪罗基公司的数据,2015年到目前,日本公司在并购和收购外国公司方面已花费600亿美元(包括日经新闻收购《金融时报》),而去年全年仅534亿美元。
目前来看,日本公司最感兴趣的是美国公司,以投资股票的形式向国外投资的更多一些。
至于《金融时报》的收购案,也有其特殊性。
日本是个工业产品十分国际化的国家,早期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汽车、钢铁以及电器等领域。但近年来,日本的对外投资重点开始从制造业向信息通信、金融、物流等服务业转移。
日本的舆论和工业产品比,对世界的影响要逊色很多。并购《金融时报》给日经带来盈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该是,控制国际舆论的制高点,这对日本国家十分有利,钱并不是问题。
未来,继续向国外投资该是日本经济的一个主要特点,在国外并购企业,购买各种资产,进入证券市场的势头估计不会减弱。
《环球》杂志特约撰稿/陈言(发自东京)
来源:2015年08月1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