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二中的栅栏是现行教育体制的栅栏
文/小静
(作者小静,“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江苏网络电视台新闻编辑;本文系作者为江苏网络电视台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衡水二中一教学楼在每层都安装了铁栅栏,外面贴着一层层火红的高考奋斗标语,看着让人惊心,被网友们调侃“跟监狱没有什么两样”。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都要火一回。军事化管理和高考工厂的标签,让衡中在中国教育界“享有盛名”,高中时期我就读的学校也曾组团带老师去衡中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某老师回来后不无感慨的摇头:“太夸张了!哪里是学校?简直就是军队!”
当年我所在的高中是省重点,虽然比不上衡中的高考业绩出色,但每年也有不少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和极高的一本上线率;但庆幸的是,学校的教育氛围相对宽松,每个人大体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学习知识,几乎不会有老师催你交作业,早自习期间也不会非得大家一同读个英语单词三五遍。周末同样要补课,但相对于其他同城学校的频繁程度要好的多。
一句话,学成什么样,全靠个人自觉。
当年,学校对学生的这种散养方式曾惨遭诟病,舆论多以“你看某某某中考以XX分的高分考入某中,结果老师不管,最后高考毁了”来对学校加以指责。然而当我离开这所略显另类的高中踏入大学校门后,才发现当年学校的做法有多么正确——在大学,不可能有老师天天逼着你学习,也不会有人给你的人生规划指条明路。越是优秀的大学,越是如此。高中培养起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极大的帮助我融入和适应了大学生活。
这并不是用来炫耀,只是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来讲述某些掌握优质教育资源的高中和衡中所代表的教育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后者在大学期间的融入或将受到阻碍。
当北京四中的学生高中就发表了自己的署名研究,你却除去高考作文根本连论文的门在哪儿都摸不着;当南京外国语的学生到处参加各种口语比赛,你因为高考不考听力而连课本磁带都没碰过;当清华附中的孩子高一就自学了微积分,你还徘徊在高考大纲限制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路上。
那么,就算你拼了命的和这些优质高中的学生考到同一所大学,又拿什么跟人家去比?
就拿最近很火热的高校增招农村生源计划来说,通过“筑梦计划”招进北大的学生,如果心理素质不过硬,单单在校园内部和其他城市同学对比的心理落差就足以毁掉他们。
在大学,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上来的学生,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起点。
那么为什么高中期间还要拼了命的充当“高考机器”?
因为只有考上了好的大学,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魔咒,见识所谓的“素质教育”。
现实的情况,从小学到高中,有能力搞素质教育又能同时把学生送进重点大学的学校实在太少,且这些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精英阶层的手中,而其他的孩子想要进入这样的学校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于是我们才看到在应试教育洪流中这样一条吊诡的奋斗路径:无数底层的孩子,通过奋斗考入一所不错的省级或者县级中学,然后再用牺牲课外阅读和户外实践的时间来读滥高中三年那几册课本上的东西来够到一所重点大学的门槛,最后再在那里来重新弥补本该在初高中阶段完成的素质教育。
这是自己愿意的么?当然不是,但除此以外别无出路。
教育原本就是掌握社会最多资源阶层的文化再生产,而高考或许是弱势阶层得以跻身城市精英生活的唯一路径。有多少用人单位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学历?你说你很有能力,只是没有一个证明自己的平台,有用么?伴随着教育歧视而来的就业歧视,硬生生的把农村、甚至中小城市没有通过高考闯入重点大学的孩子和大城市的精英生活阻隔开来。
很无奈吧?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所以才会有荒唐而又可悲的衡水二中栅栏。
衡水二中的栅栏,是现行教育体制的栅栏,是阶层分隔下的栅栏,是广大企图通过高考改变自己命运的“寒门子弟”禁锢在自己心里的栅栏。就算你拆了衡水二中的栅栏,但又如何拆掉阻挡在不同阶层之间的栅栏?
所以,要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绝非一个单纯的教育模式转变问题;就像促进教育公平,也不是依靠高校扩招农村生源就能有效果一样。
一切的一切,都必须要从重新分配底层的教育资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