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报》三经普事后质量抽查纪实报道:那些数据背后的故事
那些数据背后的故事
新疆经济报记者 李娜/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统计数据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统计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确保数据的质量?数据背后有哪些故事?今年6月,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事后数据质量抽查工作给了我一次近距离接触数据产生过程的机会。
6月15日,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我以媒体代表的身份,被分配到国务院三经普事后数据质量抽查小组江苏组。江苏组以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总队长李纲为组长,国家统计局设管司栗瑞梅为联络员,集合了陕西、湖南、山西、青海、安徽、四川、北京等省(市、区)抽查人员、社会督察员。
真实公开透明是我对此次三经普事后数据抽查的第一个印象。此前,谁也不知道第一个被抽查的地区是哪一个,一切“秘密”都在来自广东的社会监督员施嘉盛手里的那个大信封。小伙子开玩笑地说:“我可能是最受江苏省统计部门关注的人了。”6月15日下午,就在抽查组全员及江苏省统计部门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的注视下,第一个信封被拆开了:南京秦淮区及三个普查小区。
6月16日,南京处于梅雨季节,第一天的现场实地入户核查及回访调查工作就在绵绵细雨中正式展开。之前,在北京进行的两天培训让我对三经普数据质量抽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而抽查人员工作的专业、细致、认真仍然让我印象深刻。不管是“扫街”———挨家挨户确定抽查单位地址是否准确、单位是否存在,还是回访单位及个体户抽查,抽查组严格按照《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方案》规定的程序、环节及要求,一丝不苟,深入普查小区进行地毯式实地核查和回访调查。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数据质量,此次抽查是在以往单位核查、现场登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是第三次被“打扰”了。“我们很理解这些单位、企业、个体户的心情,大家也要做好‘门难进、脸难看’的思想准备。”组长李纲在抽查工作开始前再三提醒。因此遇到不太合作的抽查单位,抽查小组都是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组长李纲亲自到街道、到单位参加回访、核查工作,亲自询问普查对象,亲自查看普查资料,详细了解基层普查工作情况,对普查数据进行据实严查细核,整个抽查工作顺利、有序、高效。当天的抽查直至下午企业单位下班,才陆续宣告结束。
晚上,在开总结会的时候,针对抽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组长李纲的指导下,大家统一思想,总结经验,为后面3个县市的抽查工作做好准备。
就这样,抽查小组连续8天辗转苏州相城区、连云港灌南县、徐州睢宁县进行抽查工作,行程上千公里,深入村镇,来到田间地头,但是所有人不叫苦、不叫累。来自四川的余启彬,50多岁临近退休,不管分到哪里,哪怕再偏远的乡镇村,也都任劳任怨,毫无二话。来自北京的高燕燕在抽查单位的草坪等对方拿材料时,忍受着蚊虫叮咬。有时候抽查小组为了不耽误工作,中午来不及回就餐地点吃饭,直接在外面随便吃点,接着工作。
此次抽查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当地基层普查人员的辛苦,他们对抽查单位、企业地址的清晰明了和回访单位、个体户情况的熟悉,都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他们带着抽查组走街串户,配合抽查小组的工作,帮助抽查组对抽中单位的主要经营指标、财务账表、税务票据和有关原始资料及单位证照进行现场检查和核对。“当初第一遍挨家挨户进行普查登记的时候,都已经跑了好几趟,和他们也熟悉。”连云港灌南县新安镇一位基层普查人员说。
江苏省统计部门的大力配合也让此次抽查更有效率,抽查工作也因此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完成。同时,媒体记者和社会义务督察员全程参与、监督抽查过程,也确保了整个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公平公正和透明公开,让抽查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这次经济普查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取得很好的效果。
来源: 经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