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的背后:美国频挑贸易争端的深层原因解析
最近特朗普总统的多项举措令世界不安。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政治外交方面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特金会的举棋反复;贸易方面,挑起中美贸易争端,挑衅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等重要贸易伙伴;甚至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焦点问题之一的中兴事件的进展也如同过山车一样起伏。
6月5日路透社最新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兴通讯已经与美国签署原则性协议,将撤销美国商务部针对该公司向美国供应商采购零部件的禁令,使这家中国电信设备生产商得以恢复运营。看来,中兴问题的最终解决已趋于无限接近。
随着第三轮中美贸易磋商取得“积极的、具体的进展”,中美贸易关系也趋于缓和。同时,中方也强调:“中美之间达成的成果,都应基于双方相向而行、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中方释放了一个信号:美国得说话算数,不打贸易战是前提;要珍惜谈判成果。
借“民族国家”拉选票
回顾特朗普上任以来的种种举措,不难发现特朗普政府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就是其在竞选总统时的口号:“让美国再度强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同时特朗普近期也宣布了其2020连任竞选的口号:“保持美国的强大(Keep America Great)”。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在极力地鼓吹美国优先的治国策略,而这样的策略也是符合多数美国人的意志的。所以,无论是目前特朗普政府向美国社会的舆论导向,还是其在国际外交上的实际动作,都是非常典型的“民族国家”意识形态。所谓“民族国家”是一种政治体制,与18世纪欧洲的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乃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体。而对于美国来说,表面上是一个遵循言论自由体制的国家,但其崛起的起点正是爆发了民族国家的普遍认同感。利用这种认同感可提升民意支持,从而获得连任。这样也就不难理解特朗普为何全面挑起与各国的争端,特朗普是希望通过这种争端的台面化向美国民众灌输所谓的危机意识,而其中尤其以中国威胁论最为迎合民众的心理需要,这也是为何在解决中美贸易争端这件事情上,特朗普一直在上演“变脸”绝活,甚至不惜以国家荣誉和商业诚信做交换。
奉行“单边主义”,全球失信
为了选票宁插兄弟两刀。从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到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再到将驻以色列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美国的种种举措悄然改变着欧美同盟关系,甚至影响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不仅如此,对待昔日的盟友,特朗普在关税上不留任何情面。此次美国加征钢铝关税,甚至涉及加拿大、墨西哥这些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退出伊朗核协议,美国更是公开放弃多边主义原则。如今的美国“单边主义”甚嚣尘上,不惜对全球经济发起公然挑战,四处挑起贸易争端,对盟友没有丝毫顾及。如此的特朗普,引发了国际外交的全面不信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曾表示:“我们只能相信,到某个时候,他们的常识会占上风。但是在美国政府今天的行动中没有看到这一点。”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说:“每次想到特朗普,我都感到困惑。”行为的不可预测性正是特朗普所表现出来的,也是他所预期的。早在竞选总统时,特朗普就说过“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更加不可预测,我们现在完全是可以预测的,我们将所有事情都公之于众。”
特朗普想借此来展现优势大国的威慑力。世界各国是否被威慑住了呢?据外媒报道,欧盟6月1日正式反击,向世界贸易组织(WTO)作出投诉,指出美国的措施违反WTO规则,并提交长达8页的货品清单,列出欧盟报复措施打击的美国产品。据世贸组织官员称,世贸组织秘书处已经收到欧盟提出的请求。欧盟领导人一直坚持要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处理欧美贸易纠纷。如果世贸组织判定是美国违法协议,欧盟可以采取反制措施。墨西哥开始寻求与更多拉美国家的合作、“连横”。日本和欧盟签署了自由贸易谈判协议。澳大利亚和欧盟的自由贸易谈判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在美国“大棒”的威胁下,受到美国“单边主义”影响的世界各国正在更加积极的寻求合作。而四处挑起争端的美国,招来联合抵制也不足为奇了。一意孤行,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逆全球化思潮崛起
至此,已经可以明显看出特朗普政府实际上是在消费美国,以达到逆经济全球化的目的。究其原因无非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下降,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受益较大。追溯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逆全球化并非常态,而且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化具有深层次的客观原因。现代科技革命缩短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通信成本及交通距离,世界成为“地球村”,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国际金融深化发展促进资本自由流动,为经济全球化提供资金支持;世界主要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共同的市场体系;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和平的发展环境;跨国企业携带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而WTO等国际机构成为全球化深化发展的保障。在此背景下,2015年全球GDP达到73万亿美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0年增长两倍多,而全球在公元0-1000年经济仅仅增长15%左右。虽然全球经济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当代全球经济更快发展,显然与世界开放合作的全球化息息相关。
既然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为世界带来巨大好处,那为何当前会出现逆全球化的问题呢?观察当前逆全球化的相关现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但世界各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却并不相同,收入差距的扩大预示各国人民从全球化中得到的好处也有巨大差异。有些国家通过经济全球化释放了比较优势,市场持续扩张推动经济较快发展。有些国家由于缺乏竞争力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产业不断向外转移,国家产业空心化而出现经济增长乏力问题。
结合数据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失衡的问题确实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出现不断增大的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到本次金融危机之前,苏联解体及东西德合并,先前倡导计划经济的国家纷纷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美国二战以来主导构建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加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发达经济体经常账户赤字占GDP比重不断扩大,预示发达经济体出口难以弥补进口而导致赤字不断增大,发达经济体必须从外部持续借债以维持经济平衡。与此相反的是,同一时期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不断增大,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释放比较优势而不断增大市场份额,出口收入远超过进口的支出,而且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景气发展,大宗商品出口国经常账户余额大幅增长。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较大,这也就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以来为何发达大国更热衷于推动逆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大国对中国等国商品采取更严厉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虽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显然与发达大国在全球化中收益下降有关。奥巴马时代美国期待重塑全球经贸规则,和特朗普时代倡导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政策,客观上虽然都是揭示了美国等发达大国对当前全球化的不满,但是从行动上确实大相径庭,前者是将美国视为全球领导者去带领大家重新思考共同改革,而后者更像是挑起贸易大战,丢出经济制裁“生化武器”来进行破坏性重塑,希望重新建立新秩序。两种方式都是人类在历史中经常使用的方式,但是后一种方式明显更加粗暴,损人也损己,更与现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格格不入。
全球失衡的治理不仅涉及开放政策的调整,也涉及人口结构、创新等深层次的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变化,这就需要增强全球经济协调。通过创新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国际沟通协作,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由外需、投资依赖转为消费、投资、出口平衡增长,发达国家应增加储蓄,由过度依赖消费转为消费、投资、外需平衡增长,促使世界更多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好处。
贸易战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平等对话、诚意合作才能共赢
经济全球化的上述问题正在显现。然而,这些问题绝不是通过贸易战能解决的,更不应该通过贸易禁令等手段扰乱已经非常成熟的全球产业链,而是应该寻求更多合作与共赢的方式,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美第三轮贸易磋商后,中方的坚定表态再次表明贸易战是无法达成目的的,求同存异,为实现双方共同利益最大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合作就意味着双方都拿出诚意。中国宣布自2018年7月1日起,将汽车整车税率、零部件税率,还进一步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降税范围广、幅度大。中方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对美方,我们则“听其言,观其行”。双方所达成的磋商成果落地,前提条件是没有贸易战,双方必须相向而行,否则美国将什么也得不到。对于美方来说,放弃关税制裁、妥善解决中兴问题,都将是其诚意的表现。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正确道路的选择上也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就如同这次的中美贸易争端以及中兴事件。对于中国来说,坚持底线,维护国家、人民的核心利益,同时中方也愿意“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邀请,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增加进口”。对于被贸易风暴席卷的中兴来说,作为承担诸多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公众企业,首先需要在这一轮风波中生存下来,就好比诺亚方舟,保存实力,保留物种来年才能生根发芽,风暴过去又是一个崭新的世界。生存是第一要务,付出的巨大代价也要坦然面对,这将为未来的每一步走得更加稳健、赢取更加光明的将来奠定重要基石。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