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衣过剩事件折射出慈善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对称
7年前,为四川攀枝花得石中心校学生募集寒衣的帖子现于网络,帮学校解了忧;7年后,仍有爱心衣物不时寄来,让学校犯了愁。
捐衣过剩事件折射出慈善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对称,有待优化升级的问题。不过,有人可能不理解了,如今网络传播技术这么发达,爱心人士可以不必再通过特定慈善组织去献爱心,实现点对点捐赠了,为什么反而没能高效地实现供需对接呢?浪费了捐赠资源不说,真正的需求方仍旧嗷嗷待哺。
事实上,网络信息传播具有箭垛效应,某个事件一旦形成热点,就会引来多方聚焦。具体到慈善事业,那些在网上屡经转发的具体捐赠对象,获得源源不断的捐赠。而没形成热点的信息,则被遗落在信息大潮的角落。
另外,当慈善遇上网络,也会发生遗忘效应。一件事就算已经被证伪,或者已经失去时效性,可过一阵子再出现,人们还是会相信。因此,高效的慈善组织仍然不可或缺,因为专业的慈善运作能够剔除无效信息。
不过现实却又让人难以选择:哪有放心的渠道,能让捐的钱用于正途?哪有省心的渠道,能让捐赠者摆脱清洁衣物、自行递送等额外负担?哪又有可心的渠道,能让我们及时准确地知道何处需要什么?
这些问题不解决,捐赠无门的好心人,不是望而却步,就只能是一拥而上,加剧箭垛效应。
因此,要破解慈善事业的箭垛效应,办法倒也无他,慈善组织还得多借鉴先进经验,老老实实做实际工作,用具体行动塑造自身权威。网络应该是慈善事业的加速器,如何善加利用,救助被拐卖儿童的慈善组织“宝贝回家”,是个值得学习的案例。该组织汇聚10万志愿者,通过线上信息整合,配合线下实地查勘,每两天就能找到一个被拐儿童。
当然,借鉴不易,更应尽早着手,问题可不能像得石中心校的衣服那样,堆成山再想法解决。刘念
原标题:捐衣过剩事件折射出慈善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对称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