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校车,先看路宽再拍板
05.12.2014 10:17
本文来源: 新华报业网
省教育厅推广盐都区“先路后车”模式
新华报业网讯 年末,一些市、县在提前规划明年政府实事时,都把购置“长鼻子”国标校车列入其中。“真让人喜中有忧。”省教育厅分管校车安全的步锦昆副巡视员对记者说,为农村学生购买安全舒适的校车,是德政之举。但如果道路、资金等不配套,斥巨资买回的新校车跑不了农村土路,闲置派不上用场,甚至长期露天存放发生损毁,民心工程变成“窝心工程”,老百姓岂不骂娘? 记者最近在苏北3个县区了解到,2012年添置的300辆国标校车,目前只有一半在正常运营,另一半则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一位县交通局副局长告诉记者,苏北农村公路,大多是3.5米宽及以下的低水平“村村通”,而新校车一般长6到9米、宽2.6米,上路后往往无法掉头和错会车,再加上窄桥、危桥多,最终把新校车挡在“最后一公里”外。 路不畅,为何先买车?这位副局长苦笑道,原因不外乎两种啊:一是缺少综合评估盲目决策,以为一次性花钱买了新校车,从此就万事大吉,不知道校车运营是项配套系统工程。比如买辆新校车一二十万,而将1公里3.5米宽农路拓宽到6米,至少花50万元;改座危桥,则要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基础投入太大。二是急功近利,展示政绩心切,盲目攀比,图表面风光和一时喝彩。 前几年,当其他地方轰轰烈烈买校车时,盐城市盐都区埋头修路;等人家校车趴窝了,9月份开学,他们一下上了73部新校车,开辟69条线路,覆盖全区16个镇(街道)40所学校6297名学生,成为苏北惟一国标校车全覆盖县区。步锦昆说,盐都区“先路后车”模式不仅有生命力和推广价值,而且也终结了“苏中、苏北该不该买校车”的长期争议。 本文来源: 新华报业网05.12.2014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