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却只买教辅书 课外阅读没用?高考状元不这么看
书店里席地而坐的读书的学生。沈扬生尹德勤摄
中国江苏网7月29日讯 暑假,书店成为不少中小学生扎堆“度暑”的好去处。尽管读书是好事,但家长们的担忧依然存在:孩子在书店读了什么书?会不会读不该读的书?对此,记者探访扬城各大书店发现,青春读物仍然是学生族的最爱,对历史、哲学等感兴趣的学生相对较少,而暑期最好卖的书仍是教辅书籍,这表明家长对课外读物还是比较排斥。那么,阅读和学习到底矛不矛盾?在本报近期主办的“状元开讲啦”活动中,我市文科第一名秦雨慧就对“课外阅读无用”的观点表示了反对。
记者探访
学生最爱“青春小说”
但最畅销的仍是教辅书
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书店,发现七成以上的读者都是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而最令他们流连忘返的,莫过于堆满青春文学的书架。
在新华书店,不少学生模样的读者席地而坐,捧着书读得津津有味。进入书店二楼后,记者看到,畅销书架和青春文学书架旁读者最多,郭敬明、张嘉佳等作者的书非常受年轻人欢迎;而与之对立的是,历史、名人传记、外国文学书架前的年轻读者则寥寥无几。
尽管青春小说受欢迎,但学生族多是在书店看,很少有人买回家。一位中学生告诉记者,父母不赞成她看这些书,让她读莫言、鲁迅等人的作品,但她“不感兴趣”。因此,她偶尔会来书店过过瘾,更多的时候则会在手机上找电子书看。
在书店一楼,买书的读者排起了长队,但记者发现,有幸被读者从书店“请”回家的书,却主要是教辅书和字帖,“有的是老师建议看的,有的是我帮他挑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当记者问到孩子是否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时,这位家长表达了消极情绪,“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课外书还是要少看。”
状元观点
阅读对学习考试有用吗?
文科状元:培养兴趣难道不重要吗?
课外阅读真的无用吗?在本报近期主办的“状元开讲啦”活动中,我市文科第一名秦雨慧对此表示反对。秦雨慧表示,阅读除了能培养写作、读书的兴趣,对考试也并非没有帮助。
那么,阅读如何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并提高成绩呢?来看看她与读者的对话。
对话实录
阅读理解也是一种生活能力
问: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有帮助吗?
秦雨慧:关于阅读,还是要看你怎么读,并非一目十行就很厉害。大家也见过许多名人做读书笔记、读后感,我来谈谈我的“男神”鲁迅,他花了10年时间抄旧书,不但是文学大师,还成为篆刻家,这与他涉猎广泛不无关系。阅读理解也是一种生活能力,比如网上骂战,我觉得就跟高中阅读水平不高有关系,因为人家本来不是这个意思,你偏偏这么理解,最终演变成了骂战。
当你读书多了,排除“应试很烦”的心理后,当你遇到题目、分析一个画线句子,你会思考:作者真是这么想的吗?然后会觉得很有趣。而当你将这种方法用到自己平时的阅读中去,比如读小说时,你会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他是怎样的?他的实际成分和虚构成分有哪些?你会产生思考。思考是很好的运动,因为当别人只能看到这一层时,你能看到下一层,这就不同了。学习是全方位的事情,不要觉得读历史、读哲学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觉得是有区别的。
多读文章,可以提升人的思想
问:课外阅读能提高答语文阅读题的正确率吗?
秦雨慧:对于阅读理解题,除了要多读书,还要设法把握江苏阅读理解的趋势。比如今年的阅读大意是“邻里之间”,这个题目非常规范,题型包括探究画线句子含义、最后一段的内涵意蕴等,都是可以从阅读中找到答案的,只要牢记:文章可能是千变万化的,但类型就几种。比如遇到散文型的阅读,先区分是写人记事、写景还是议论性的。
除了课外阅读,高一到高三做过的课内阅读的文章也是很多的,如果对每一篇的文本、答案都能细细梳理,能够了然于胸,其实“干货”是够多的。当你理解能力提高时,不必在意细枝末节,毕竟阅读属于文科,阅卷时有“手松手紧”的可能。对于一篇规范的阅读题,满分20分,能拿下15分已经很可贵了,没必要再花时间往下突破,因为再突破,最多也就提高1-3分,效果不大,投入产出比例不太对应。
若遇到“安娜之死”这种不常规的题目,江苏省人均得分3-4分,那你能拿到7-8分就很足够。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即可。多读文章,把你的整个思想提升上去就可以了。
不光要阅读,写随笔也很重要
问:你平时写随笔吗?写随笔和阅读同等重要吗?
秦雨慧:虽然我是个懒人,但我还是觉得写随笔很重要,语文老师也会向你推荐:“阅读是输入,写随笔是输出”。这让我想到了“知乎”网站,有人提问,有人解答疑问,明明没有报酬,却总有人愿意义务解答帮助别人。这是为什么呢?有人回答得很风趣:“因为吃多了想吐。”
这和读书是一个道理,你读得多了,就有倾诉的欲望,想和别人分享,而光聊天不够深入,就想要动笔写作。写东西是很好的,可以整理思维方式,让你有条理有逻辑,还可以提高作文水平。每天写100字也可以,不一定要写很长,当你写随笔习惯后,能对语言输出有很好的把握能力,而这也是成长的经历,你的文风、文笔也会慢慢地出现、变化,比如一开始是流水账,当你后来再去看以前写过的东西,会发现自己的思想、逻辑是有飞跃的。
所以,我们不要太过功利,不是写随笔、花了时间就一定要提高,而是要理解这是一种生命体验,记录自己生活过的生活,让自己明白自己读了哪些书、做了哪些事,懂了哪些道理,将来会走多远。
不应为高考牺牲阅读兴趣
问:高三期间时间很紧张,你会阅读吗?你怎么安排时间?
秦雨慧:首先在校时间用来学习一定是够的,那么一天的学习时间会达到10个小时以上,在家就不需要那么紧张。老师可能不会赞成阅读或者读跟学习无关的书籍,但我觉得,课外时间还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虽然应该重视高考,但不要为高考牺牲生命,不要产生消极的想法,比如觉得整个三年都浪费在高考这一件事上。你要做的就是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完成需要做的事情之后,留给自己一点时间做想做的事。我体验过满负荷学习8个小时,那种感觉很崩溃,反倒不如7个小时心无旁骛地学习,1个小时心无旁骛地玩。
如果你决定学习,就要立刻投入状态。而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娱乐之余,还要有充足时间睡眠(因人而异)。睡眠不足,身体是吃不消的,就难以排除负面情绪。
寻找价值高的课外读物
问:小学和初中是怎样度过的?阅读些什么呢?
秦雨慧:我觉得在小学和初中,不太需要注重应试技巧,还是要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如果从小是完成填鸭式的灌输,对中国文化、古典、汉字的美的欣赏一点都没有,而只是很机械地默写、背书,那就会对语文、对阅读、对写作失去兴趣。
小学、初中阶段,你身边很多人都在看价值比较低的文学,比如言情、恐怖、盗墓,我建议把它们从你的生活中排除出去,转而寻找你感兴趣的、对你的生命有帮助的文学,比如想看历史,你不一定选《国史大纲》,也可以去看袁腾飞、《明朝那些事儿》,只要你能看得进去、能给你帮助就可以看,一定要培养出兴趣。
你可能觉得自己写作幼稚,但是没关系,人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天才也曾写过幼稚的文字。兴趣是最重要的。
记者邵伟实习生苏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