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书法家应新华日报之邀:“书”写两会 再续华章

14.03.2016  10:29

  随着全国两会闭幕的临近,《新华日报》推出的《“”写两会》栏目也将接近尾声。两会期间,8位著名书法家撰写了8副对联,以艺术的方式传播两会声音,抒发议政感言,传递美好畅想,让读者在古雅的书法国粹艺术中与两会精神共鸣,受到读者的好评。

  徐泽天是无锡的一名书法爱好者,对于《“”写两会》的栏目,他用了“得劲”来形容:“在我印象中,这个栏目已经推出多年了,以前都是同一个书法家写一句话,每天只推出一个字。今年一下子来了8位名家,还都是对联,对我们这些热爱书法的人来说真的太给力了!

  他告诉记者,这种形式既能感受到大师们的笔精墨妙,也能透过文字感受两会的精神,“在欣赏书法美的过程中去了解两会,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章剑华是第一副对联“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撰写者。“这句话蕴含着特别深的思想,孟子提出过,杜甫表达过,孙中山说过,而且,这也一直是我们党执政后的追求目标。” “之所以写这个内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联推出当天,恰逢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期待在报告中听到更多民生内容。”章剑华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一直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 “今年的报告,果真如此,‘民生’两字贯穿全文,其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就是让居者有其屋吗?

  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两会期间每天都会阅读《新华日报》:“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记者都给出了全面的解读和报道。《‘书’写两会》给我印象尤其深刻,书法家们用短短十个字就表达出丰富的两会精神,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高德康代表告诉记者,八副对联中他最喜欢的是:“廪实知礼节,衣足晓荣辱”。他说:“管仲的这句名言已经传诵千年。经济发展衍生文明进步,而文明进步依仗经济发展,经济和文化之间可谓是相生相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家的腰包鼓了,在文化方面也可以更加自信。在这次两会上,中华文化传承、公民道德建设都成为重要议题。

  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江苏是一个鱼米之乡,作为一个长江边长大的人,对于水有着特殊的亲切感。水哺育着江苏人,也滋养着这里的文化。‘绿水绕城郭’是对我们生活的美好写照,也是对居住环境的美好期待。”谈到对联的下句,孙晓云则表示自然与社会是相通的:“如环境保护一样,对于社会管理者来说,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道明了清除私心是治理治事之根本。

  她还告诉记者,当初收到写对联的邀请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对于我们书法人来说,用自己的作品来诠释两会精神是最好不过的了,而这种对联的形式也让这种诠释显得更接地气。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言恭达带来了好几份提案,涉及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推动慈善文化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等方面。特别是由于多年支持慈善事业,今年在慈善法的审议中提出了不少积极建议。

  言恭达表示,作为政协委员,要关注群众的关注,为他们发出声音,而不应局限于专业领域。“正如我对联中写的那样‘国华光夏甸,民气煦春旸’。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相信在全体代表委员的努力下,符合人民心愿的发展规划将会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变成现实的模样。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澄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