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在那边也高兴”——记一件令我今生难忘的事
当我看到“铜山区2009-2014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入情况表”时,心中那个最柔软的地方再次不能抑制。
2011年初,备受乡亲们期待的村一事一议项目,成为铜山区大许镇后王村全体村民关注的热点,修路!修路!修路喽——后王村的乡亲们脸上纷纷洋溢着喜悦的笑脸。根据后王村的自然现状,横跨全村的主干道为1.6公里,工程预算需资金40万元左右,村里一事一议筹集资金4.68万元,财政奖补资金9.36万元,尚缺资金26万元。这个情况一经向大家公布,村里党员、村干部、群众便自发的提出捐款!无论如何都要把路修好。在捐款的过程中,涌现了众多的感人故事,王茂秀捐款的事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
王茂秀1938年出生,从小跟着父母四处要饭,在积贫积弱动荡的年代吃尽了苦头。解决后,他随时听从国家的召唤,先后两次参加工作,又两次下放回家务农,他心里装着国家,不仅没有半点怨言,依然心存感激。在大家决定捐款时,他默默地回到自己不足10平米的小屋,把几年来自己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钱全部抖了出来,数数仅有500块钱。他想到老伴生前会过、仔细,便把老伴的棉袄拿出来,铺在床上,轻轻地用颤抖地手试探着,感到像是有东西,就沿着棉袄缝撕开,一张、两张、三张······10元、50元,他惊喜的发现,棉衣的夹层里竟然有500元!望着一张张早已没有光泽的钱,他分明感到冥冥之中老伴是要借他的手来圆自己生前的梦——
50年来,老伴嫁到王家,晴天出门一脚灰,雨天出门半擮泥;特别是每逢春、秋两季,大风吹着哨子、喊着号子,村里村外路上的土乘风漫天扬开,瞬间形成大雾般的灰色世界,遮着、盖着、推着路上的行人、车、牲畜,一时间竟分不出男女老少。老伴活着的时间,是全村出了名的干净要好的人,她曾经无数次地唠叨:“什么时候能把路修好了就好了!”她也曾与老汉和亲邻们一起合计过,每家都拿点钱,修条水泥路!可是无奈,乡亲们手里的钱太少了,需要的钱太多了!直到8年前含梦而去。
老汉将钱捋好,双手捧着他和她的全部家底,带着他和她几十年的梦想来到捐款桌前,呜咽地说:“这是我和我老伴的捐款。”
村干部考虑老人生活困难,不肯收。但是老人坚持说:“修路是为了群众,也是为了俺们自己,老伴活着的时候,就一直有个心愿,想把路修好了,今天,这就要成为现实了,无论如何你们都得收下。”在老人的坚持下,村干部只好把钱收下。
当收款人写下“王茂秀”三个字后,老人说,“还有她的名字,张作玲,让她在那边也高兴。”
像张作玲一样,村里有多少老人心里、嘴里常念叨:“什么时候咱们村也能向城里一样,出门有水泥路,晚上有路灯,白天不怕刮风,不怕下雨下雪,孩子能平安地去上学,大人能正常地出门去干活”,这最朴实的愿望,成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共同期盼。
在外工作的梁杰回村探亲,听到乡亲们都在说老人捐款的事,备受感动,当场给村里捐款5万元;与此同时,他把村里修路和老人的善举告诉了所有在外的老乡,怀揣梦想在外拼搏的人们接到电话后,有的回家送钱再出一份力,有的回不来把钱寄回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多万的资金筹集齐了,工程如期开工了,多少代人的梦想实现了!村民们深情地给它取名叫:和谐路。
如今进村的水泥大道宽4米,厚0.2米,东西两条主干道长2500米,南北两条主干道2000米,道路两旁花坛相对,村内纵横通向各家的小路全部硬化,全村新栽女贞树700棵,杨树2300棵,绿树像充满活力的年轻娃娃,在白墙红瓦洁净的水泥大道两旁热闹着、生长着;昔日雨季肆意泛滥的村边小河,如今已成温文尔雅、端庄秀美的大姑娘——河床已拓宽,河底淤泥已清除,河堤坡穿上了新装,河水在青砖坡的护佑下缓缓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