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与记忆,90后致敬“九十后” 大学生寻访抗战老兵编书出版
新华报业网讯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由南京财经大学20名大学生编写的《战火与记忆》11日出版。90后们用这部35万字的作品,向已是“九十后”的老兵们致敬。
“我们寻访到31位老兵,记录下他们8年抗战的历史口述。”大学生张赛介绍,他们还将老兵们的鲜红手印设计成画册,请他们用颤抖的手写下姓名及当年所在部队番号。
2013年12月,吴春祥、张修齐、冯宗尧和程云等四位抗战老兵通过媒体向国人致歉“对不起,当年我们没守住南京!”这让南财大新闻学院2011级毕业生袁启斐感触颇深。他萌生出记录抗战老兵口述历史的想法。
在去年“九一八”纪念日,团队制作的由9位老兵的故事串联而成的纪录片《敬礼·老兵》,被众多媒体报道,引起强烈反响。袁启斐说,当时他们已搜集近10万字资料,特别希望能为老兵出书,但多数团队成员毕业在即,于是呼吁学弟、学妹接棒,为老兵出书!这本书的出版,凝聚从2011级到2014级20位学生的劳动。
由于平时学校要上课,大学生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走访离校较近的老兵,周末去常州、无锡等地采访。“老兵们年事已高、听力退化,跟他们交流要靠‘喊’,为了保证口述历史的准确性,每一位老兵我们都回访三四次。一篇老兵的稿子,得花上近1个月。”张赛说。有的老人已失聪,但一说大学生来访,马上坐起来,看纸上写下的问题,再认真回答。
历时两年,团队走访31位老兵,积累视频资料超过30小时、拍摄照片近2000张、采访文稿近50万字,最终完成这本书。大学生们给每位老兵送上一本书。很多老人拿起放大镜,逐字逐句地读。一位老人说,“在有生之年,我们还能看到这本书,就算现在走了,也值了!希望大家不要忘了那段历史。”
本报记者杨频萍本报通讯员王界
原标题:
编辑: 周莉娜、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