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因何得名?去方志南京馆边玩边学历史

21.03.2015  14:02

颇具历史气息的大门。

秦淮河水系投影。

老南京照片。

南京方志典籍。

  中国江苏网3月21日讯:想看看专门介绍南京城市历史变迁的展陈馆吗?想做做南京地方志专家们出的南京历史题吗?你看过南京老行当测字、修鞋、挑担的一些老照片吗?昨日记者从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到,他们历时两年多精心打造的“方志南京”展陈馆将于近日正式开馆,在展陈馆中你不仅能利用高科技手段了解到最权威最准确的南京文史资料,更能参与进来做做地方志专家出的历史题,看看自己是不是“南京通”。

   文化墙上印着长江轮廓 镶嵌著名方志典籍

  昨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河西奥体中心北门的南京方志馆的负一楼,由于展陈馆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工作人员还在馆内做最后的调试,而完全由南京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的讲解团队,也在紧张地忙碌着,一遍遍演练着讲解内容。

  记者在展陈馆的大门口看到,一块巨型的文化墙映入眼帘,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块文化墙融入了众多南京古都元素,“整个墙体以南京石头城巨石造型作底,寓意南京历史文化底蕴的厚重。

  记者注意到在文化墙上面印着一条长江的轮廓,在“河道”里面还镶嵌着玻璃雕刻的《南京历代互见图》,在里面看到了诸如鼓楼、进香河、鸡鸣寺等老地名。

  此外南京历史上著名的方志典籍比如《三吴郡国志》《江宁府志》《首都志》都在“河道”之中,而“河道”的两侧则印着南京十朝都会的建都和建城时间点,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考究且富有底蕴。

  同样考究的还有展馆的红色大门,它是一座仿古城门设计,两扇门扣为狮口,刚进大门就能看见地面上印刻着南京从建城到中华民国各个时间段。

  南京地方志办公室信息资料中心主任周黎明告诉记者,展陈馆不仅精挑细选了一批与南京有关的著名事件和人物照片,像墙壁上城墙的造型,头顶上云锦的花纹,以及古代书籍样式的展板,都被精心地融入展陈馆之中。

   最简练图文讲南京故事 40分钟可游览完毕

  与一般大型的博物馆相比,“方志南京”展陈馆只有300多平方米,不过就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工作人员还是想尽了办法,周黎明告诉记者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创意与内容将展陈馆的空间、时间延伸。

  据周黎明介绍,展陈馆一开始就通过十件大事,勾勒出南京从越王筑越城、东吴建都建业到南京解放的基本轮廓,同时还利用最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片,展现了每个朝代的重点人物和事件。

  “我们展厅原本是有6万字的内容,后来被砍到了2万字,就是为了让参观者阅读起来不累,利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游览完。”周黎明颇为自豪地说。在周黎明看来,展陈馆虽小,但关于南京历史的“干货”却很多。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方式加以呈现。”周黎明介绍,他们在进门处设置了两幅巨大投影幕布,用于播放南京城邑变迁史影片。

  记者看到,这部7分多钟的影片中,大曲面幕布将南京城的细节刻画在了影片之中,而当你低头俯瞰水平幕布时,幕布则像沙盘一般,将南京的整体框架展现在你的面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替,城市从无到有,并慢慢形成南京城的中心,城市的轮廓随之清晰,著名的南京城墙也利用动画的方式慢慢勾勒出来,“里十三、外十八”的城门格局清晰展现。

   老行当的珍贵照片 1885年的评事街商铺林立

  在民国展厅,记者注意到墙壁上专门有一块密密麻麻挂着黑白影像的照片墙,上面写着“老南京记忆”。记者看到这些老照片中有1885年的评事街店铺,当时评事街上到处是商铺招牌,顾客川流不息;而在1943年前后的新街口,已经是一个大转盘的模样,不过却没有如今的高楼林立;更为珍贵的是还有民国时期南京的老行当照片。

  记者看到在老行当照片中,有的行当是帮人测字,还有修鞋的、挑担的,如今这样的景象在南京街头已经寻不见。

  “我们希望能通过老照片打捞老南京的记忆,打动人们的内心,”周黎明告诉记者,这些图片大部分都是他们从书籍、影像集中搜集来的,“因为这些相框是可以拆卸的,所以我们后面还会进行更换,”周黎明说,今后他们还将会以某个主题,比如南京的桥、南京的马路等内容来展出南京的老照片。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