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医怪”后人捐传世医书影印本给南京高校

10.07.2015  22:57

  新华报业网讯  7月10日上午,被称为“无价之宝”的明代传奇医书《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影印本捐赠仪式在中国药科大学举行,图书收藏人王聘贤的后人、加拿圭尔夫大学教授王方矩来到药大,亲手将这套国宝医书影印本交到校方的手中。

   彩绘典籍 存世孤本

  现存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的《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为存世孤本,十四卷,明万历十九年(1591)内府写彩绘稿本,是我国国内现存古代彩绘本草中最为完整的一部传世典籍。全书分作金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十部,共载药957种。1128幅精美的彩色药图和其中罕见的219幅炮制图,为中国古本草图谱、中药炮制,乃至古代绘画的研究,增添了大量绚丽而极具学术价值的新材料。

  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的专家日前考证发现,《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的绘成年代比现在享誉世界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初刊本(1593)还要早2年,可谓是湮没已久、长期不为世人所知、从未见公私书目记载的明代彩绘本草文献,也是中国现存彩绘药图最多最完整、内容最独特的稀世本草图谱。

   渡尽劫波 身世曲折

  据了解,《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经故宫博物馆等文物单位鉴定为宫廷之物,出自明万历年间宫廷画师之手,在其后400多年间,历经坎坷磨难,从紧锁宫廷到流落民间。在捐赠仪式现场,王方矩教授介绍了《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的曲折身世经历:“我的外祖父王聘贤生前是贵阳著名的老中医,曾被称为‘黔之医怪’。上世纪30年代,外祖父四处筹措资金,从外人手中购得此书,后经历抗战、内战等多次战乱,他舍命护书,使得本书得以存世,并在临终前嘱咐后人将书捐赠给国家。

  不过,这部国宝级的珍贵医书在入藏卫生部中医司后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文革”混乱时期,卫生部某中层领导以“外借”名义拿走了该书,并拒不归还,直到最后被强制追回时,该书已是伤痕累累、损坏严重。1998年,经多方努力,《补遗》经修复后终于移交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保存,至此,这部极富传奇色彩的中医典籍,在400余年后终于有了一个最佳的安身之所,2005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仿真精制出版,并于2008年进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