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春摆渡,亦师亦友亦兄姐
苏大辅导员沙龙案例交流,党委书记现场支招:为青春摆渡,亦师亦友亦兄姐
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心理疏导、危机处理、突发事件应对……这些高校辅导员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在5月12日下午苏州大学辅导员沙龙现场,以案例分析、谈心谈话的新颖形式,由该校党委书记王卓君和辅导员共同交流探讨。 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兵”、常年摸爬滚打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资深辅导员,围绕10例涵盖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所要经历的典型事件,随机抽签、现场处理。分管学生工作的各学院党委副书记随后,由点及面做出更完善的点评。 在谈心谈话环节,同学们扮演的“问题学生”使尽刁钻之术,与辅导员进行对话,由此考验辅导员处理学生各类常见问题的应变能力。一场看似严肃的“现场考验”在轻松气氛中赢得满堂笑声和掌声…… “我要给这位90后辅导员点三个赞” “老师,食堂饭菜价格贵、质量差、品种少,所以我才在百度贴吧上鼓动其他学生集体罢餐、抵制食堂。”案例模拟环节中,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范立正面对着学生的对话“刁难”。他们谈话的主题是一起由学生通过罢餐引起的网络舆论事件。 “那你是否考虑用更为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范立老师追问。“可大学生也有网络言论自由的权利吧!”“你提到权利,说明你有强烈的法治观念。那么你也应当知道,对于国家而言,讲究依法治国,于学校,则要依规治校……一味抱怨、没有建设性的提议,事情终究得不到圆满解决。”当事学生有些语塞了,显然,他已经体会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 “你们瞧,面对气势强硬的学生,小范老师谈话进程渐入佳境,‘见招拆招’的教育方式最终感化了学生。”案例点评中,王卓君书记为这位90后辅导员翘起了大拇指,“各位,我要给小范老师点三个赞。”话语一出,立刻引起在场师生的一阵笑声。 “你沉着、有条不紊,是本场发挥最好的” 团支书换届、团学骨干的教育培养问题是高校辅导员经常涉及的日常工作。怎样安抚落选学生,又如何指导当选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开展工作?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辅导员黄郁健在案例分析环节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我认为,这里面要考虑很多因素。首先要深入学生中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肯定成绩,也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言行对于集体产生的影响。告诉他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指导他们多向榜样看齐,树立信心,知不足、后自省、再整改……” 王卓君书记对黄老师入情入理的表现给与了肯定:“你沉着、有条不紊,是本场发挥最好的。”这位80后辅导员黄郁健一直被学生称为“知心大哥哥”。上个月,他悉心利用每天的休息时间,花费半个多月给所带班级的350名学生家长分别写了一封家书,信中除了报告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排名、学位绩点等学习情况,还有针对每个学生性格特征、生活状态、职业发展方向的评语与建议。 这位有“故事”的辅导员,也让王卓君书记回忆起当年自己的辅导员经历。“30年前,我成为29名研究生的辅导员。他们中,有24位都比我年长。”王书记说,要带领这样一个集体,当时的方法就是不以师长身份教导,而与他们做朋友,“面对新一代大学生,也要亦师、亦友、亦兄姐,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人性化的提议,让敬文书院党委书记王剑敏产生共鸣。“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常用的工作方式,我们提倡用95%的爱心和仅为5%的说理方式,平等交流、激励学生。” 苏大为辅导员首创“惟格工作坊” “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辅导员工作?”对于现场老师的疑问,王卓君书记指点迷津:“一定要处理好热爱事业和谋生所需的矛盾,扩充必要的知识储备、提高相应的工作能力,从德性、心性方面修炼自身素养。当然,开展学生工作也要贴紧他们的思想,用‘政治智慧’和‘高情商’妥当地分析处置。”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近年来,苏州大学多措并举创新辅导员管理模式,通过完善选聘机制、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着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在探索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以突出能力建设为重点,引领辅导员进入理论前沿,强化实践技能。 2014年11月,为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苏州大学首创成立“惟格工作坊”。交流(Discussions)、探索创新(Discovery)、发展成长(Development),成为三个关键词。 苏州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董召勤介绍,不同于其他组织,工作坊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整合多种资源搭建,实行的是跨院系、跨专业的各个辅导员自我管理的模式,是一个有助于辅导员发展与学生成长的新型双平台。“辅导员们有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董召勤说,工作坊能让辅导员“抱团取暖”,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打破学院界限,在工作交流中拓展彼此视野。孙宁华 姚臻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