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更多的孩子 走出月亮山
26.02.2015 13:09
本文来源: 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网讯 2月25日10:40,东台市新街镇双洋村二组。
送走儿子陈晓明一家,父亲陈杏华又开始了造船厂里的忙碌。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贵州榕江县,陈晓明和妻女经过一天的奔波,刚刚回到家中。今年是陈晓明贵州支教的第11个年头。再过几天,坐落在月亮山里的学校就要开学了,他又将继续传授知识、追求理想的人生。
23日是陈晓明离开老家东台的前一天。当天,记者赶到陈家时,已是上午11点。与邻居相比,陈家的二层小楼看上去有点寒酸。“房子还是1983年建的,当时是村里盖得最早、也是最好的,现在却是最破的。”陈杏华转过脸,反问记者,“儿子不回来,我还盖房干嘛?”
知道记者来,陈母缪桂云在厨房忙个不停。
一顶紫红的帽子,让35岁的陈晓明看上去有点调皮。苗族妻子杨小娅用微笑向记者打招呼。一周岁的女儿围着他们咿咿呀呀。
2005年,陈晓明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拒绝父母早已安排好的稳定工作,赴黔支教。原本抱着“去看看”的心理,后来却变成了一种责任。十年,先后支教五所学校,如今的他,选择一生坚守。
桌上,四菜一汤。加了小红豆,饭红红的。端一杯“陈皮酒”,陈杏华自斟自饮。
“到现在都没给他带过茅台。”看着父亲,陈晓明有点愧疚。
“刚支教时月工资300块,都比不上我一天的收入,就别买茅台了!”在双洋村,陈杏华的家境“相当富裕”。陈家经营一家小造船厂30多年,业务最忙时平均一天能造两只船,这种专用于水产养殖的小水泥船在农村非常畅销,“方圆400里都来买。”
优越的条件没能留下儿子。陈晓明当年支教,父母完全不理解。
本文来源: 新华报业网
26.02.2015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