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价鱼”洗地是怎样一种心态

18.02.2016  10:40

  这些年来,对地域的忠诚捍卫,已成了网络一景。一些人总是自动地把自己和当地不良现象密切捆绑在一起,一旦当地有什么黑店之类的,就觉得骂的是他自己,冒犯了他本人的尊严。

  这个年过得真是不太平,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情节一再翻转,令人防不胜防。事情的最开始,是有顾客声称在哈尔滨吃到“天价野生鳇鱼”,一顿鱼宴吃了上万元;接着,有网友写长文表示,东北的野生鳇鱼就是这么贵,怎么啦,人家明码标价,吃不起别吃啊;很多网友蜂拥而至地表示赞同:别黑我们大东北,这个价格不算啥,嫌贵你别吃啊!随着15日哈尔滨松北区专项调查小组通报初步调查情况,称涉事饭店明码标价不违规后,这种意见更是占了上风。

  虽然有渔业专家、网友撰文明确反对这种说法,指出这种鳇鱼并不贵、周边同档次甚至更高档次餐厅的同类菜肴价格比这便宜、存在导游司机拉客等,但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

  然而,新闻发生了逆转:“天价鱼”饭店承认服务员代签账单,其餐饮许可已过期,养殖鲟鳇冒充野生鳇鱼,故意多切强卖,当日营业时鳇鱼头也并未在渔村公示的易拉宝菜牌上“明码标价”,导游自曝带人提成60%,当地官方未联络顾客,强行“洗地”,当事顾客的私人资料被曝光……另外,网友们更补充了新信息:这是一家当地众所周知的黑店,大众点评恶评如潮、多桩投诉,好评都是店家自己刷出来的……

  一个饭馆,是不是“黑店”,要考虑其是否明码标价、是否强买强卖、是否涉嫌欺诈,而这个店,多项都违反了。如果我是当地人,我真不知道应该怎么辩解和洗白。

  问题是,如果你不是店主本人或者在这个店有股份,为什么要作这个保证?为什么要把自己、把一座城市、甚至整个地域的荣誉与一家小饭馆捆绑在一起?

  一个地方有几家黑店,没啥大不了的,当地政府对其该整改整改、该罚款罚款、该倒闭倒闭,大家知道开黑店没有好下场,敢于违法的自然就少了。但现在,不仅当地的相关部门涉嫌护短,连众多网民也纷纷表示:你说它是黑店,分明是黑我们大东北!——这个节奏,是要让大家知道,原来不怪这家黑店,而是你们这一片儿的人都是赞同宰客的?原来在这里被宰,不仅得不到公道,还会被落井下石?你觉得,这种思维方式,对当地的发展会有好处吗?

  实际上,这些年来,对地域的忠诚捍卫,已成了网络一景。不止一个地方,只要是基于当地负面新闻引发的评论,赤诚维护自己所在的省份和地域的发言,总是最激烈的。一些人总是自动地把自己和当地不良现象密切捆绑在一起,一旦当地有什么黑店之类的,就觉得骂的是他自己,冒犯了他本人的尊严。无法否认事实本身,要么强调“我们这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要么强调“难道别的地方不是这样吗”;可只要事实不变,这种辩解有什么力量?

  这种心态,实则是自我认知不完整,需要捆绑别的东西来刷存在感。而地域,则是最简单、无需多加思索的一种捆绑物。我不仅为我的家乡自豪,而且不允许别人说我的家乡一个“”字。但我的家乡到底好不好,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能说出来。

  另一方面,我也能理解为什么网友们的焦点放在饭店已明码标价、试图证实这位顾客自身有问题上。这是一种区隔自我与他人的方式;通过表明受害者“外地人”“不懂行”“无理取闹”,重建自己“本地人”“懂行”“守规矩”所以不会上当受骗的心理自信。他们的逻辑就是“你别骗我,他们不懂,骗他们吧,那我就帮你说话”。但这种心理区隔,除了帮助黑店进一步宰客,进一步地影响地区的形象之外,其实对自己也无益。

  其实,要保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利益,说到底,还是应该有分清是非对错的能力,站在有道理的一方;而不是无端端地把自己和地域捆绑、和不相关的骗子捆绑,这样,才能让黑店无所遁形,文明才可能有进步。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