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博导,为圆梦去读博

31.03.2016  08:13

  由于教学和身体等原因,耽搁了考博多年

  60岁,仍然在攻读博士的博士生导师朱进东,昨天再一次获得南航“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这一殊荣。几十年从教生涯,如今他的学生有的已经是博导了。

  当上博导偏偏要去读博

  南航第七届“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合计7026名在校研究生,近三届6067名毕业研究生参与评选活动,为自己喜爱的导师投票、点赞,最终产生15名“最喜爱的导师”,其中朱老师高票当选,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我学故我在”,这是朱教授一直以来的观点。2006年,朱教授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生导师,但他的心中却一直怀着攻读西哲博士的梦想。“西方哲学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2005年刚到南航工作不久我就打算报考南大西方哲学博士,但当时由于教学、行政等担子多,加上2006年突患急性心肌梗死,考博的事就延后了。”朱进东说。

  2009年,身体好转后,朱进东不顾当时家人的反对报考了南大西哲博士生,但专业课均在90分以上高分的他,却因英语一分之差未能如愿,朱进东拒绝了可申请破格录取的机会,在接下来一年时间里,自学6000多道英语题,终于在2010年考上了南大西哲博士。“考取西哲的博士生是为了圆我二十多年来的梦。我一把年纪了,功名对我来说都算不了什么,只是因为热爱,想趁着还有精力实现自我提升。

  称呼学生会在名字后加上“

  除了在学术上“术业有专攻”,朱教授在语言上也广泛涉猎,除了英语,他还自学了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他认为,语言往往是学习和研究中最大的障碍,学习外语也是为自己教学、阅读和翻译国外典籍服务的。朱老师已经连续两次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导师,他的心得是:“对待学生最重要的是真诚,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子女。”他称呼学生时,会在名字后加上“”,以表示对学生尊重,就像鲁迅先生称呼他的学生刘和珍为“刘和珍君”一样。在与人交流时,无论对方是什么年龄、什么身份,他都会用“”等来称呼。

  “我的一言一行都发自肺腑,一些接触不深的人会觉得我虚伪。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不说一句假话!”“干净!”有学生这么评价朱教授。

  做人是一件严肃的事

  朱教授认为,老师是传道者,“”是知识,所以老师要因材施教,传授知识并让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充实;“”是道德,老师一定要正心、修身,以身作则,道德是无止境的,做人是一件严肃的事,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慎独。

  朱教授说:“对待学生,可以严,不能厉,不能伤了学生。”如果事后发现自己对待学生有些严苛,一定要及时抚平学生的伤痕。

  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中,朱教授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的一个2009年毕业的学生,现在已经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正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一个正在读博二的学生,已经发表了10篇论文,有7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通讯员章瑜李小珊记者王晶卉

编辑: 项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