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坍塌总发生在北京东路?

24.11.2015  09:50

  一千多年前有三条河在此汇集!

  扬子晚报记者探访再现六朝古都南京那些消失的湖与河

运渎

 [图例]

  河流交汇

青溪

潮沟

 珍珠河

  朝天宫前的运渎

  扬子晚报王亚男制图

  据《南京水利志》“南京古水道图”制作

  太平桥东侧的青溪遗迹

  进香河上的大石桥今天存有地名

  新华报业网讯 上周扬子晚报报道,南京的北京东路因地铁施工在1个月内发生5次塌陷(11月17日A3版),专家认为与古河道有关。事实上,六朝时代的南京城河道纵横,和今天相比,完全是另一幅景象,青溪、运渎等多条大河贯穿而过。一千多年后,这些曾经川流不息的河道几乎消失殆尽。它们还有什么遗迹可循?走向如何?我们身边的道路、楼宇哪些曾是湖、河?为解开这些疑问,扬子晚报记者为您实地探访。

  (实习生 盛婷婷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可 文/摄)

  【青溪】

  水源来自燕雀湖,像南京城东的一轮新月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清代诗人王士祯在《秦淮杂诗》中,写下了对南京板桥、青溪等六朝时代遗迹难以寻觅的苦恼。“青溪”是六朝时代开凿的一条人工河,门阀贵族们的宅院很多设置在青溪两岸,留下了不少风流佳话。

  青溪之水山上来。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专著《南京水利志》记载,青溪的源头是曾经将明故宫宫城包含在内的燕雀湖(即今天紫金山中的前湖)。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为泄湖水及屏障南京东部防线,开凿了这条河道,取名“青溪”。水利志中《南京古水道图》显示,青溪的河道从燕雀湖流出后,横穿今天的龙蟠中路,沿着珠江路达到太平桥后向西南拐弯,经过五老村、红花地,在内桥处与另一条六朝运河——运渎交汇,同时河道又拐向东南,经过淮清桥,流入内秦淮。河道流向的大致形状类似下弦的新月。

  今天内桥到淮清桥的河道,就是古青溪的下半部遗迹,而珠江路太平桥东侧的河道就是古青溪上半部遗迹。中间五老村、红花地部分的青溪已经因历代改造河道几乎消失,今天这一带是密集的居民区。

  在珠江路南侧,太平桥下河道呈东西向,桥梁以东的河道就是古青溪的遗迹。河宽约7、8米,两岸是近年新修的河堤,水流较缓,树木葱郁,是一个闹中取静的佳处。

  【运渎】

  “”字形分布于城西,东西段仍保存完好

  六朝史籍中提到的南京城内河流,与青溪齐名的是另一条人工河“运渎”。吴赤乌三年(公元240年),为了沟通秦淮河与皇宫太初宫的航运,开凿了运渎。《南京古水道图》显示,运渎的大致形状是“”字形的。

  西段从水西门的外秦淮河经过张公桥、文津桥、鼎新桥、笪桥;南段从鼎新桥、笪桥间分出,向南流经草桥、红土桥,汇入内秦淮河;东段从笪桥流至内桥与青溪交汇;北段从笪桥与内桥之间分出,向东北方长途跋涉,流经新街口、珠江路、鼓楼,流入六朝时另一个人工河——潮沟,最后进入玄武湖。

  水利志记载,潮沟在宋代湮没后,运渎的北段也很快消失了,南段则是在民国时变成今天的街巷。难能可贵的是,运渎的东、西两段仍保存至今,让我们有迹可循。水利志记载,建国后,南京市多次疏浚东西向的运渎故道,并砌以石岸,使六朝遗迹得以保存。比如在评事街、建邺路交汇处的笪桥下,就能看到运渎。

  朝天宫前流过的运渎则有10米以上宽,在红色、高大的“万仞宫墙”前流过。“朝天宫”系朱元璋下诏御赐,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是明代举行盛典前练习礼仪的场所,以及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见天子礼仪的地方。六朝运渎与明代朝天宫——古代南京最重要的两个历史时期,就以这样奇妙的方式交汇了。

  【进香河】

  建国后变成排水暗沟,藏在进香河马路下

  今天东南大学门口的进香河路名称来自“进香河”,但遍寻周围,看不到河流的踪迹。原来,清末至民国时,由于进香河日益淤塞,建国后改成了排水暗沟。进香河路之下,就是原来的进香河。

  水利志记载,进香河原为六朝时潮沟、运渎交汇处的一段河道。上文提到过,宋代时潮沟以及运渎北段逐渐湮没、淤塞。明朝时,今天北极阁、鸡鸣寺所在的山岗下,修建了“十庙”。这里的“”是虚指,庙宇数量远不止10座,供奉包括以徐达为首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元勋,以及卞壸庙、蒋忠烈庙、刘越王庙、曹武惠王庙、卫国公庙、关羽庙等前代名臣。为了方便南京百姓前往这些庙宇中祭拜,疏浚原运渎的一段河道,就成为了进香河。如今“十庙”大多毁佚,只有清代复建的供奉“武圣人”关羽的武庙得以保存至今,武庙建筑于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进香河路附近的地名也佐证了河流曾经存在。现在的进香河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马路,在它的中段一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名为大石桥街,其命名就是源自明代时位于进香河上的大石桥。

  【珍珠河】

  六朝末代皇帝游玩玄武湖的“绿色通道

  东吴、东晋、南朝的皇宫位于新街口、大行宫一带。开凿运渎是为了解决航运问题,开凿珍珠河则是为了解决皇宫的用水问题。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开城北渠,引玄武湖水入宫城,西接运渎。陈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六朝时代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在此泛舟,“忽遇雨,浮沤(水泡)生,宫人指浮沤曰,满河珍珠,因而名焉。”珍珠河就因此得名。有了这条河,贪玩怠政的陈叔宝可以坐船泛舟至玄武湖,何其快哉。

  五代南唐时,珍珠河已经淤塞,接近消失。建国后,政府进行了疏浚,得以保存珠江路浮桥至鸡笼山下的1.5公里长一段。今天重新疏浚后的珍珠河在太平北路的西侧,与马路保持平行,河面约有7、8米宽,水流由北向南缓缓流淌,远不是当年陈后主泛舟时的景象。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运渎(进香河)、潮沟、珍珠河等古今河道都在北极阁、鸡鸣寺所在的山岗下相互交汇,因为六朝时,以新街口、大行宫为中心居住的南京人,都希望从玄武湖获得用水。河道如此设计,距离最近。而山岗下的马路,正是北京东路。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