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群众减负担 为经济社会增活力

12.07.2017  10:13

  改革怎么样,群众说了算。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如何?有关部门对网上100多万条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显示,今年网民对此项改革的满意度上升到89.9%,大家集中点赞就业创业方便、便民服务有效、营商环境优化等三个方面。

  群众点赞的背后,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简政放权做“减法”,加强监管做“加法”,优化服务做“乘法”,近5年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为企业群众减负担,为经济社会增活力。

   为企业、群众减负,激活一池春水  

  审批瘦身,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超四成;减税降费,已累计为企业减负2万多亿元

  在甘肃省,兰州新区一系列审批事项的精简引来了“孔雀西北飞”的热闹场面,新能源客车生产线、大型游乐园纷纷落地。“投资项目在取得选址意见和用地预审意见后,即可备案;将环评、能评、施工图审查等9项技术审查类审批事项改为承诺事项……办手续用时最短、效率最高。”不远千里来这里投资的企业说。

  在黑龙江省,省发改委一位负责项目审批的干部却说,他的办公室由过去的“门庭若市”变成现在的“门可罗雀”。

  企业发展红火了、政府办事冷清了,背后是行政审批事项迅速“瘦身”。5年来,国务院部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比例超过40%,不少地方超过70%;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减少超过70%;中央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

  审批事项少了,办理起来也更方便了。“一枚印章管到底”,在江苏省南通市,串联审批变并联办理,相同材料不用重复提交,不仅减事项,还减材料、减流程,“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最少254个工作日压缩到100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办理审批时直呼感觉太爽了。“最多跑一次”,在浙江省,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备案、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等审批事项都被列入改革清单,跑一次就能办成,政府部门减事项的同时将精力投入到增服务上,对所需材料做好一次性告知,各部门通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北京市做过一项统计,通过整合税务、工商等36个政府部门的800多个审批和服务事项,建立法人一证通信息平台,这项创新年均减少法人用户交通出行3000万次,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税减了费降了,企业负担轻了。2013年以来,营改增全面推开,中央和省级政府取消、停征和减免收费1100多项,政府性基金减少30%,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少69%,地方取消收费770项以上。到2016年底已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2万多亿元。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又下达了5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的政策礼包提前发放。“看到要清理电价附加的消息,我们这样的用电大户很振奋,清理后如果每度电能降一分钱,一年的成本就能少好几千万元!”湖北一家化工企业的负责人在获悉新一轮降费政策后,迫不及待地算起了账,认为降成本降到了企业心坎上。

   给创业、就业者“松绑”,引来源头活水  

  商事制度改革,每天新增企业数比2013年翻一番;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取消七成以上许可认证

  从注册登记、筹建到正式开业历时仅3个月,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成为了“证照分离”政策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第一个案例。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从申请营业执照到获准筹建,整个流程只用了10个工作日左右,为项目的筹备预留了充分时间,整个开业过程只有3个月,好政策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创业者的门槛降了。企业注册资本从“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工商登记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从“三证合一”到“五证合一”“多证合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工商登记的前置审批事项压减87%以上,许可证大幅精简,最多的地方已经实现“三十四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的突飞猛进拓宽了市场大门,让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不断涌入。目前我国每天新增1.5万户企业,活跃度接近70%,比2013年改革前每天新登记0.69万户的水平翻了一番。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也显示,近3年我国营商便利度在全球排名跃升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就业者的天地广了。2014年以来,针对原有职业资格设置缺乏法律法规依据、过多过滥等问题,国务院先后分7批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占总数的70%以上。“现在有相机就能当摄影师。”有多年摄影爱好的万先生说,他正准备加入一个摄影工作室,本来担心没有摄影师资格证不够“名正言顺”,随着该项资格的取消,现在没有了这样的顾虑。劳动者有没有达到技能要求,不由政府认定,而由市场认定,大量职业资格的取消为劳动者松绑,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同时,职业资格许可认定少了,“挂证”“助考”的需求少了,也压缩了一些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设卡寻租的空间。

  新动能的成长快了。改革为创新加速,创客经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更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蓬勃发展。“出门不用带钱包,带上手机就可以”“外卖、快递都非常快”“坐上高铁半日千里”“出门就能骑上共享单车”……这些是外国人最想带回自己国家的中国创新,新业态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在时刻更新世界眼中的中国面貌。如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10%左右的快速增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1%提高到56%以上,去年,新动能对全部新增城镇就业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左右。

   强机制、重监管,抓住漏网之鱼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助力,监管更加智能化;亮清单、常督查,监管机制常态化

  “放管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项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护法”。既有统一部署、又有各地创新,“放管服”改革的监管体系越织越密。

  监管更加智能化。“证件存在异常发放行为。”在贵州省贵阳市,运管局信息中心主任陆宇不在现场就立马得到了执法信息。原来,通过手机上一个名为“数据铁笼移动管理”的APP就能监测执法情况,发生问题就会发出“红色警报”,相当于将执法权力关进智能铁笼。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各地政务监管、服务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上云,透明执法,“人在做,云在看”,违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监管逐步清单化。权力清单亮出政府权力家底,目前已有57个国务院部门公布了权力清单,31个省份全部公布省级部门权力清单;60个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国务院部门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中央及各省(区、市)公布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以及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收费和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收费清单;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示,拟列入职业资格目录清单151项……清单之外不可为,哪些事项需要审批、哪些费不该收、哪些证不该有,都有本明白账。

  监管日益常态化。督查机制已成为监管利器。2014年以来,国务院每年都开展了全国性的大督查,实地督查,奖惩分明,成为各部委、各地方一次年度大考,今年还开展了“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目前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完善企业和群众评判“放管服”改革成效的工作机制。“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机制今年底也即将在全国覆盖,市场监管执法和其他行政执法中的随机抽查范围逐步扩大,有效遏制权力寻租和执法腐败。

  监管更趋法制化。近几年,“放管服”相关法律法规的清理完善正在加速。比如减轻涉企收费方面,财政部已着手研究起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为进一步规范政府收费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升级版监管为“更简审批更优服务”保驾护航,也以包容审慎的原则助力新动能健康成长,让市场活而不乱。

省政府取消、下放一批审批事项
省政府近日公布第一批企业投资项目省级部门不再审批事妇女联合会
江苏省政府取消、下放一批审批事项
    省政府近日公布第一批企业投资项目省级部门不Huaxia.Com 江苏新闻
江苏省政府取消、下放一批审批事项
  省政府近日公布第一批企业投资项目省级部门不再审江苏音符
江苏法制报:省司法厅部署司法行政审批工作改革
  本报讯(特约记者 张全连 记者 施为飞)近日,司法厅